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陈艳玲, 阎川东,杨聪

重庆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重庆惠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基础薄弱、发展理念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环境基础。而农村要想实现生态振兴,首要任务便是落实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针对当前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积极寻求破解的对策。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引言

乡村与城市相比,不仅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而且乡村采取的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普遍存在对环境依赖性较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率。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对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乡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

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如果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2.1 污水排放管网不完善

长时间以来,我国都将污水治理的中心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缺乏相应的规划和重视,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和污水治理设施均比较缺乏。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居住地势高低不平也增加了污水排放管网设施的建设难度。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部门逐渐重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包括对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集中进行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部分地区加强了人工湿地等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但污水管网建设覆盖面仍然不大。此外,农村地区主管部门重 视程度不够和财政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 污水的有效治理。

2.2 污水处理规划有待精细

根据新修订的环保法,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应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即,县、市、省级政府对其辖区内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承担主体责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着县域专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以及具体的农村污水治理实施方案,使得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缺少统一规划、建设及运行的管理体系。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使得农村水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污水治理工程与改厕、饮用水供给、雨水收集等系统之间缺少相应的衔接,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效果。

2.3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受到历史局限以及经济体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对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再加上现行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尚不完善,导致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农村地区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死角。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主要以城市和工业领域为主的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因而加快了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地区扩散的速度。农村地区污染问题的加剧,不仅无法通过财政渠道获得环境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而且专项治理排污费的申请难度较之城市地区也更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大多数环保设备价格十分昂贵,所以只有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加,才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3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措施

3.1 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

一方面要转变以往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绿色生态农业实验基地,同时吸取先进地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谨防照搬照抄,并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区域亮点。要拿出担当作为的决心和勇气,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另一方面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吸引和引进优秀农业技术人才,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还要向循环农业方向发展,循环农业并非仅仅只是种养业的循环,而应做到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之间的联动和融合[7]。必须打破产业、学科之间相互分割的障碍,形成多产业的相互循环,产生叠加融合的效应,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3.2 生活污水处理

(1)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呈现多样化且逐渐趋于成熟,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势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综合考虑,单纯的复制某一地区的成功案例并不能达到和好的处理效果。(2)在选定适用于研究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后,需要配套稳定的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专项资金,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污水处理的稳定进行奠定保障。(3)处理达标之后的生活污水由于其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对于园林绿化和灌溉用水较为适宜,显著降低肥料的使用量。(4)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和污水处理意识需要提升,借助科学合理的宣传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污水处理的工作当中,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节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积极支持,保障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3.3 土地资源规划使用质量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和过度利用。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打破土地承包制度的限制,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多种植、混作、轮作等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单一种植或养殖方式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加大污染土地治理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恢复污染土地的功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针对山区、沙漠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加强对这些地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当地人民的生计。

4 结束语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工程,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困境和一定的挑战,需要基层政府、农村居民大力配合,迎难而上,为绘制美丽乡村蓝图,为农村经济与生态的统一发展而共同努力,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鸿.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10):71-72.

[2] 梁晓琳.我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9-10.

[3] 蒲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23-24.

[4] 齐元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产经,2020(18):41-42.

[5] 王天亮,程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33(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