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王辰宇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  150001 

摘要:追求文化消费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前提下所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旅游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人们所热衷的消遣和娱乐方式。近几年,旅游经济逐渐上涨,显示出了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但专业化旅游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旅游行业服务没能与人们的客观追求相匹配,因此,结合与旅游行业发展具有高度关联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学生时期入手,加大课程内容改革与调整力度,突出强调高素质、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养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实践教学;

引言

中国的旅游教育源于旅游业的发展,经过40多年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旅游学科体系和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大学旅游教育是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实践培训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创新。孙金川认为,实践教学既适用于企业产业,也适用于大学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亟待实施。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合,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较弱;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主要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和服务技能,而这些技能在纯理论教学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而企业也无法得到满意的人才供给;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精准化定位市场,实现特色化办学

高校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首先,要精准定位学生在毕业后所就业的目标地区,然后组织专业教研人员深入就业地区,探究调查就业地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具体的需求状况,设定学生培养目标。在设置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有必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市场现有旅游人才缺口;第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学习的需求;第三,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业方向的规划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强调学生整齐划一,而是融合市场需求与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所体现的一种特色化办学理念。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结合分开开设的方式,要求全部学生了解通识课程内容,而对于专业课程则按照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设置对应的模块,让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形式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在设置课程缓解必须高度突出院校办学特色,以此来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后投入就业市场中,能够寻找到更适合本校发展的市场,从而详细划分市场领域的过程中,结合差异化战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首先,将红色旅游景区拓展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良好平台和有效载体,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检验学生“导游业务”“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利用红色场景生动形象地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行业需求导向的能力培养

培训的原始实践方面包括对基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夏季实践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综合实习和毕业生实习检查。虽然上述部分可以让学生对行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有初步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实用操作能力,但仍存在与不能系统地运用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无法适应行业需求相关的问题,创业就业亟待提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学生可以直接与行业沟通,并参与行业运营管理,行业标准制定,项目规划等过程。,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系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专业认同感,解决创业与产业之间的矛盾。

(四)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先在家里自学相关知识,然后再到学校进行讨论、实验和探究等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学校可以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等,让学生更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料和参与互动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可以建设虚拟现实实验室、提供虚拟现实课程资源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实际工作环境[4];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际案例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学校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创新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比赛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业具有一定开放性特点,其发展动态是日新月异的。为了保证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行,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提高专业教师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企业实践等活动,并为教师参加外出交流学习提供政策鼓励和经费支持,对于具有自我提升意识的教师群体,能够定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能够走入企业一线展开调研,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私人定制等行业新业态信息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促使其始终走在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前沿。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构建出职称、年龄、结构方面都十分适中的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有序落地。

(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行业需求

学校应建立与旅游行业对接的教学体系,定期与行业相关人士交流,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师等角色,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旅游管理专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时代需求、市场需求,高校必须加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力度,通过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采取最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才能高效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孙金全,谢鲲,曹梅青,等.基于工业旅游模式的洛阳实践经济-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5):117-119.

[2]孙永龙.创新教育理念在旅游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1):64-68.

[3]郭喜梅,李庆雷,殷晓茵,等.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176-180.

[4]贺静.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58-61.

[5]李小元,刘敏.新时代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