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温林香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012)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26例,均确诊为抑郁症,于2021年01月~2023年01月在精神科就诊。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神心理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护理,在HAMD、HAMA评分上,两组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在生命质量评分上,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满意度上,研究组(92.06%)高于常规组(77.78%),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精神心理护理,其症状改善良好,生命质量明显提高,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精神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抑郁症是目前精神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抑郁障碍,其典型临床特征主要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心境低落,并对感官、认知、行为等系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残、自杀等情况[1]。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护理干预[2],以便更好的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下面,文章旨在研究和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效果情况,随机抽选该病患者126例进行临床研究。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精神科126例老年患者均确诊抑郁症,就诊时间在2021年01月~2023年0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患者63例,年龄范围60岁~78岁,中位(70.1±3.5)岁;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39例。研究组患者63例,年龄范围60岁~78岁,中位(70.5±3.0)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38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予以常规护理。具体:一般性的用药指导、饮食建议以及日常生活指导等。

1.2.2 研究组  予以精神心理护理。具体:①精神护理。在患者精神清楚时,护士应对其进行抑郁症相关疾病治疗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程度和治疗配合度。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进行24h连续监控,并清除周围危险物品,保证患者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还应叮嘱家属对其多关心、多陪伴、多鼓励,尽量减轻其负性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②心理护理。护士应加强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科学心理评估,并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进行情感表达,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

1.3统计学分析SPSS23.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差表述;计数资料行X²检验,用百分比表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情绪

如表1所显,两组经护理后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干预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分)

组别

例数(n)

HAMD

HAM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63

18.57±4.15

10.98±3.83*

18.06±4.71

11.97±3.82*

干预组

63

18.62±4.11

6.64±2.35*

18.12±4.65

6.13±2.06*

T

0.068

7.666

0.072

10.680

P

0.946

0.000

0.943

0.000

2.2生命质量

如表2所显,在生命质量各指数评分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的生命质量指数评分(分)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

健康感觉

行为能力

社会支持

总体感觉

常规组

63

1.27±0.28

1.09±0.33

1.24±0.28

1.18±0.21

1.42±0.30

研究组

63

1.94±0.32

1.87±0.20

1.91±0.15

1.86±0.14

1.97±0.12

t

12.507

16.044

16.742

21.385

13.5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满意度

如表3所显,在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上,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为77.78%、9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的临床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63

28(44.44)

21(33.33)

14(22.22)

49(77.78)

研究组

63

43(68.25)

15(23.81)

5(7.94)

58(92.06)

X²

7.260

1.400

5.020

5.020

P

0.007

0.237

0.025

0.02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3]。抑郁症不仅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和生理痛苦,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因而需要临床上提高对其的关注和重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精神心理护理,是现今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它通过给予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率,纠正不良认知行为,增强自信感,降低自杀率,从而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4]

本次研究证明,择取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当中,采用精神心理护理的,其HAMD、HAMA评分明显减低,且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同时,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指标评分也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此外,精神心理护理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92.06%)也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7.78%)。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其上述,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减负性情绪,提高生命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应当予以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立志,付明月.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74.

[2]郭淑琼,许秀宾,朱惠娟.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J]. 中外医疗,2020,39(04):133-135+151.

[3]范丽.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精神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44-245.

[4]刘文伟. 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四川精神卫生,2018,31(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