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邱雪丹1,  ,杨 ,英,通讯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湖北武汉 430040

【摘要】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从2020年1月收集患者数据,并于2022年1月结束病例数据收集工作,共收录我院2型糖尿病病例100例。通过数字表随机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联合组采用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期间记录并分析心理状态、依从性等数据。结果在不同护理后,联合组负面心理状态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品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建议在护理中借鉴。

关键词】家庭护理心理干预2型糖尿病;心理状态;依从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后需要长期用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并在生活中合理控制血糖。这种情况需要为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指导,而在家庭护理中为患者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由于病情产生的负面情绪,对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将选择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从2020年1月收集患者数据,并于2022年1月结束病例数据收集工作,共收录我院2型糖尿病病例100例,经数字表随机法分组,每组50例。一般资料:联合组男女比为23:27,年龄范围为51-65岁、年龄平均值为(57.61±7.37)岁,病程范围为1-8月、病程平均值为(4.42±3.27)月。对照组男女比为24:26,年龄范围为51-65岁、年龄平均值为(57.62±7.42)岁,病程范围为1-8月、病程平均值为(4.55±3.24)月。结果表明: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检测血糖值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基本信息完整;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存在精神类疾病;基本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首先,患者在出院前予以全面的检查,掌握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以及相关的家庭信息。其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继续积极控制血糖,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最后,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工作,针对患者家庭护理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膳食结构和用药方案。

联合组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首先,在护理期间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诉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其次,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和相关护理工作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最后,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调整患者情绪和心情,转移注意力,维持积极、客观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选择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测试,测试结果和心理状态为负相关。(2)依从性:完全依从: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部分依从:对部分护理工作配合。不依从:对护理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选择率(%)评价计数数据,并通过数值x2分析。选择±标准差评价计量数据,并通过数值t分析。结果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心理状态比较

在不同护理后,联合组负面心理状态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数据x±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联合组

50

71.58±12.64

34.58±4.25*

68.64±10.21

32.02±3.52*

对照组

50

71.52±12.58

36.91±6.51*

68.51±10.37

34.47±4.59*

t

--

0.023

2.119

0.063

2.995

p

--

0.981

0.036

0.949

0.003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依从性比较

联合组依从度:98.00%(49例);其中完全依从:25例(50.00%)、部分依从:24例(48.00%)、不依从:1例(2.00%)。对照组依从度:82.00%(41例);其中完全依从:21例(42.00%)、部分依从:20例(40.00%)、不依从:9例(18.00%)。联合组依从度高于对照组(x2:7.111;P:0.007)。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属于终身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需要长期使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负面情绪

[2]。通过家庭护理和心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饮食结构,维持自身血糖平稳程度,延迟并发症的发生[3]。而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负面的情绪。结合文中数据显示:联合组负面心理状态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护理中会对患者进行更加积极的指导,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数据提示:联合组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2型糖尿病进行护理时,运用家庭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建议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积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莉,范晗妮.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5):162-164.

[2]吴烨,王引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4):171-173.

[3]钟莹,张云,严彩虹,等.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社区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656-1658.

第一作者简介:邱雪丹(1982)女,湖北武汉,本科,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简介: 杨  英(1980)女,湖北武汉,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