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吴虹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二科,重庆 401147

摘要:在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糖尿病在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精神疾病人群合并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其主要原因一则是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的高血糖诱因,二则是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睡眠过多,缺乏运动,也会增加并发糖尿病风险。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而精神疾病患者本就行为异常难以自控,故而更加需要重点加强护理,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Abstract: Under the joint influence of many reasons such as dietary habits and dietary structure change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the probability of diabetes i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is highe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antipsychotic drugs have certain hyperglycemic triggers, and the other is that excessive sleep and lack of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will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concurrent diabetes. Since diabetes requires long-term medication control, and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have abnormal behavior and ar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mselves,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nursing.

关键词: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疾病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

经医院临床调查统计发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多,由于糖尿病治疗不仅需要患者长期用药,同时也需要保证合理饮食,才能实现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控制,但是精神疾病患者也需要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由于精神类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糖尿病诱发因素,再加上精神类药物服用后,患者通常出现嗜睡现象,身体运动量大幅降低,从而更加大了糖尿病并发症危险,要想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亟需探讨科学性护理措施,协助精神病学和内科学联合治疗。

1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要素分析

调查显示,精神疾病住院病人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人。研究发现,高血糖与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大部分高血糖型精神病病人都存在体重超标或过胖现象。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血液中糖皮质醇的含量,使其产生对肾上腺素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了肥胖。长期的肥胖,会造成胰岛素细胞的损伤,从而造成胰岛素的缺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5-HT2A/C受体之间的相互用也会诱导高血糖。另外,不合理的膳食以及特殊的精神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膳食,也是出现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会有更多的睡眠时间、更多的饮食、更少的工作运动,这些都会增加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所以,在治疗精神病病人时,应把精神病学与内科学及护理结合起来。针对性护理中,导致患病率和致死率上升的因素大部分都可以避免。研究结果显示,在医院内的精神病人,有8.05%的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人之3.22倍。餐后2小时的血糖不稳定,与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有关。因此,医院应加强对可能伴有糖尿病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并给予相应的全面治疗。

2护理对策

①针对性护理:护士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合适的照顾计划,保证照顾计划的具有针对性。这要求护士对病人的基础信息有完整的了解,并根据医院的情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照顾。

②心理护理:因为精神病病人的内心是非常不安稳的,所以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病人,可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去鼓励病人,在照顾病人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负面态度,不能有任何的嫌弃和厌恶,以免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如果是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因为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病人有时不能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而且还会产生暴躁、生气等情绪,这就需要护士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观察,注重与病人的沟通,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③用药护理:部分精神病人因未重新获得自我认知能力而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有些病人服用药物后会出现食欲增加、多睡懒动、动作迟钝、疲惫无力等副作用,从而影响服用药物的积极性。也有一些病人觉得长期服药会出现“毒性反应”,对脑部造成损伤。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一般都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所以护士要向病人解释药物治疗的意义,还有服用药物后会引起的一些副作用,让病人对药物的效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病人不愿意接受药物的情况下,护士可能需要酌情采用强制方式使病人接受药物。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尿糖、血糖进行监测。服用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等,如果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副作用,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④饮食控制护理:对于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每天要保证充足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和安全。如果病人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则要建议病人仔细咀嚼食物。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不能随便给病人补充营养素,也不能让病人吃一些易引起情绪激动的食品。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护士要对他们的日常饮食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他们的盐分、脂肪和糖分的摄入进行全面的限制。因为他们没有自我控制力,当他们吃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或是在饥饿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些情感上的波动,也会带来更多的风险。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患者交流,让患者可以尽可能理性地吃东西。

⑤预防并发症。伴有糖尿病的精神病人,在接受药物的同时,也会发生多种其它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的管理,尽可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要想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出现皮肤的炎症或其它损害。护士们必须帮助病人每日清洁、按摩脚上的肌肤,并经常进行脚趾指甲的修整。要给病人穿上宽松的衣服,注意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足部皮肤的颜色和感觉,一旦有伤口出现,就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其次,在防治低血糖并发症方面,若病人出现了低血糖的征兆,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病人有时会有脸色苍白、出汗、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吃一些含有大量糖分的食品来改善低血糖,或者是静脉注射50毫升50%的葡萄糖。

结束语: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合并糖尿病现象,而且精神疾病患者的糖尿病极易恶化,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但是精神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原因又具有可防可控特点,可见很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进行以上情况的有效改善,因此上文首先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了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然后探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德菊.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019(013):187-188.

[2] 高佳丽. 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9):1.

[3] 吴牡丹. 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