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夏福如 

喀什市第七中学   844000

摘要:高中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上好大思政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大思政课、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学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大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能力

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高中思政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上好大思政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和价值,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教师角度出发,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打造优质大思政课。

一、认识大思政课

(一)大思政课的含义

大思政课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其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资源,并通过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拓宽思维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在大思政课中,教师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如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现场调查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大思政课还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环节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思政课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手段之一,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大思政课的意义

大思政课作为一种基于多位教师、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广阔、多元、实践性的平台。通过大思政课,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

同时,大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提问、探究、分析、创新中学习和成长。通过活跃的思辨氛围和创新环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升解决复杂问题和领导团队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思政课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

(一)立足课程目标

在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时,教师需要深入研读、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充分了解课程要求,包括思政课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树立高远目标

思政课教学需要树立高远目标,教师应该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殷嘱托,坚持做到八个统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政知识水平,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和变革。通过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思政课内容建设

思政课教学需要注重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时事热点的更新,及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推动课堂改革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要求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课堂改革。他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五)加强教学评价

思政课教学应加强教学评价,让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变化,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考试、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我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思政课教学应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增强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社会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思政课教学能力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可以运用案例分析、讨论引导、问题导入等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思政课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特长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夸学段校际交流合作

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能力,各学校之间思政教师更应注重合作,尤其是夸学段之间思政教师的合作交流,通过开展市级大教研,精品课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分享,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共同提升。

(四)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大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他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尊重不同声音、倡导开放讨论等方式,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体验并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五)跨学科融合

为了提升大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他们可以结合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关注实践教育

大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育的融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模拟法庭、志愿活动等实践性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真实情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思政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结束语:

总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上好大思政课,需要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关注学生需求,与时俱进,为培养具有高度思辨能力、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林和, 张学刚.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J]. 当代教育论丛, 2019(7):56-59.

[2] 王帅.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J]. 新教育研究, 2021(7):32-33.

[3] 高涛.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2):101-102.

[4] 田军.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