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

刘玲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摘要: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操、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是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内容,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着眼点,以此实现品质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教育理念是高中语文高品质课堂营造的指导思想,为契合这一新教育思想,统编版语文教材也按照“人文主体+学习任务群”双线模式进行编排。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需要探寻一种能够“整合教学资源”,落实“学习任务群”等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手段,其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被广泛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需求,提出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路径

为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应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迎合时代变化,立足人才培养要求提出的教学革新,是当代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依据,其中“学习任务群”则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来落实“学习任务群”。在此背景下,具有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及打破、重组、整合教材资源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走进广大教师视野,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与应用价值,进而将其作为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主要手段,成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先行条件。为此,在大单元视域下,探索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落实“学习任务群”等新课标理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最大限度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需求

一方面,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各种新型产业逐渐诞生,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而为加快促进社会发展,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发展变化,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受到青睐。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资源的主要阵地,其应结合新时期人才需求转变教育模式,基于此,在现代化教育发展背景下应深度落实素质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大单元整体教学侧重深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此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则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1]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需求。首先,教师的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以单篇教学为主,且教学方法常以讲授法为主,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较差,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教材中每篇课文的核心思想,但忽视整个单元内各课文之间的联系,进而未能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红色教育等人文精神素材,进而无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由此可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有待改善,而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可打破语文教学现状桎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双新”下大单元教学的重视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新理念,在教育新理念下统编版教材实现重新编排,其中“人文主体+学习任务群”为新版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主要结构,力求通过“学习任务群”带动整个单元语文教学。可见,在“双新”下大单元整体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满足单元主题教学要求,顺利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在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符合“双新”要求,教师需要将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以此来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打造[2]

(二)提炼大单元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先行条件,围绕教学目标能够设计优质的教学计划,进而保证教学成效。为此,高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需要在课前科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在此要求下,教师需要掌握提炼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要点,即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模糊教材单元界限,将具有联系的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来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3]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过的审美体验;反复诵读课文,揣摩作品蕴含的情感,并分享相关感悟”。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该单元所有课文作为教学内容,深入分析所有课文内容,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为“畅谈青春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抒写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记忆”等学习任务。此外,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延伸,围绕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与学习任务创新课后作业,即将大量重复性笔头作业创新为课后实践探究类作业。

(三)以学习任务带动单元整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师应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或中心话题,以此作为学习任务带动单元整体教学。新版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几乎在每个单元后均设置了单元学习任务,而该任务都有值得探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择一个切入点组织教学。要注意的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在切入点选择上应将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而提炼其共性[4]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第二单元共包含《喜看到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芣苢》,对该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发现,本单元作品主要以“劳动”为主题,通过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来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单元主题可以将优秀劳动者的品质联系起来,将任务主线设置为“劳动最光荣——作为新时代人才我们应树立哪些劳动品质?”,让其贯穿整个单元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立足任务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三篇课文的思路;(2)三篇课文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3)优秀劳动者共同具有的劳动品质;(4)本单元怎样辩证地讨论“工匠精神”话题”,在上述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深度思考,进而使学生掌握利用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技巧以及新闻评论行文的逻辑性要点,同时依托语文实现德育教育,让学生把握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推动新课改理念深度推广的重要手段,将大单元整体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而开展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高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大单元整体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以满足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需求,且通过提高“双新”下大单元教学的重视度、提炼大单元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学习任务带动单元整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路径能够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余建华.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作文,2023(20):19-20.

[2]王飞.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23(12):84-85.

[3]闫永平.基于系统理论的语文大单元“整合与实践”教学理据与路径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3(03):66-73.

[4]李丹丹.高中语文教材大单元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J].高考,2022(2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