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夏春秋

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3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护理中护理流程优化对于降低意外风险的效果。方法:研究所选时期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以急诊需静脉输液儿童为对象,共238人。按照就诊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措施。然后从护理满意率、依从率、疼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5%,依从率为98.28%,不良事件发生率有2.5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4.71%,依从率82.76%,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对比几项指标,占据优势的为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患儿疼痛程度,护理前对照组评分为(4.19±0.06),观察组为(4.35±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评分为(3.64±0.44),观察组为(3.13±0.32),观察组具备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更有助于降低急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率和依从度,推广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护理流程优化;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开展此次研究,以急诊需静脉输液儿童为对象,共238人。按照就诊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人,其中对照组男性67人,女性52人,人均年龄(9.48±2.11)岁;观察组男性65人,女性54人,人均年龄(8.92±2.18)岁。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儿采取常规护理。依据静脉输液标准护理流程进行操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流程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接诊优化。在完成接诊后,需要迅速帮助患儿家属进行各方面资料的填写,准确记录患儿病历信息。同时在患儿和家属等待期间,还需要提前告知输液方面的注意事项,并观察患儿病情。如果挂发生异常则需要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优先为患儿治疗[1]。(2)输液过程的护理优化。第一,环境优化。考虑到患儿的心理特征,对于急诊输液室的环境应该重视色彩搭配,并适当播放音乐动画片等[2],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在输液和等待期间的哭闹。同时还需要做好病房打扫,确保病房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第二,规范输液过程。输液前需要详细核对输液瓶编码,避免出现患儿姓名和输液瓶不匹配的情况,严格按照静脉输液流程进行操作,做好消毒管理,并尽可能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炎或者疱疹等问题[3],需要选择弹性好并且较粗的血管,并在穿刺区涂抹喜疗妥软膏。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言语鼓励或者播放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以此来减少疼痛。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做好病历卡片的准确记录,明确护理等级和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实时监测患儿输液情况,如果存在异常,比如液体外渗、流空等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在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在拔针时需要做到快很准,并做好按压止血,避免血液外渗。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率,统计给出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的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例。

(2)依从率:统计在静脉输液期间依从和基本依从在总人数中的比例。

(3)疼痛程度评分:采用Wong-Baker笑脸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值高说明疼痛情况重。

(4)不良情况发生率:统计液体外渗、针头滑脱、皮下血肿、反复穿刺等情况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以(±s)和n%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在P<0.05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65%和84.71%,其中较高的为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119

98

17

4

115(97.65%)

对照组

119

82

20

17

102(84.71%)

P

<0.05

2.2两组依从率比较

对比两组依从率,观察组为98.28%,对照组为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依从率比较(n%,±s)

组别

例数

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119

108

8

3

116(98.28)

对照组

119

89

16

10

105(82.76)

P

<0.05

2.3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评分,护理前对照组评分为(4.19±0.06),观察组为(4.35±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评分为(3.64±0.44),观察组为(3.13±0.32),观察组分值降低,更明显说明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19

4.35±0.78

3.13±0.32

对照组

119

4.19±0.65

3.64±0.44

P

>0.05

<0.05

2.4两组不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2.52%,对照组为6.72%,前一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不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数

液体外渗

头滑脱

皮下血

反复穿刺

发生率

观察组

119

1

0

1

1

3(2.52)

对照组

119

2

2

3

1

8(6.72)

P

<0.05

3讨论

儿科急诊中经常需要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但是幼儿由于耐受性差、血管发育不完全等在穿刺时难度较大,同时还会存在哭闹焦躁等情况,这就给输液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针头脱落、皮下血肿、液体外渗等情况,造成患儿承受更多的疼痛,并且易引发护患纠纷[4,5]。虽然以往所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能够针对幼儿静脉输液展开有效护理,但是随着当下大众对于护理要求的提升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变化,导致原有护理流程和措施,难以满足当下的幼儿静脉输液护理要求。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一系列的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接诊、输液全过程护理都展开了优化完善,兼顾了接诊流程、护理环境、输液规范性、心理护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为患儿提供了全方位的有效护理。通过应用上述优化护理流程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和依从率达到了97.65%和98.28%,而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仅为84.71%和82.76%,优势明显(P<0.05)。同时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仅为2.52%,并且疼痛评分也相对较低,充分说明了护理流程优化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霞.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1):182-183.

[2]孙静.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16-117.

[3]于立荣.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89.

[4]张钦,奚丽君,范菊红.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8):197-198.

[5]余雅兰.优质护理对控制门诊输液大厅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