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3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紫微,田博文,蔡一信,南玲汀,孙祥文,权海善*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133002 

摘要 目的:调查并分析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10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省Y市一所综合性大学护理学院二年级119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和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结果: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2.97±24.57(131~253)分,其中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耐心5.67±0.94(26~70)分、理解5.09±0.91(37~98)分、勇气4.24±0.88(13~85)分。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包括民族、学习成绩、与父母的关系及联系频率(P<0.05)。结论: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低,亟待提高。建议护理教育者须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关键词 人文关怀能力;护生;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治疗和护理,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与尊重。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能够及时为患者治疗疾病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心理社会因素,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价值[1],人文关怀能力决定着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2],而当代各高校培养出来的护生是未来护士人才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唯有护生素质的提高才能有效地推动护理学发展[3]。本研究皆在调查并分析Y市一所综合性大学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于2022年10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省Y市一所综合性大学护理学院二年级119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共122份,回收119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2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级干部、学习成绩等。②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采用Nkongho[4]编制,马语莲[5]修订的中文版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

该量表共有 3 个维度和37个条目,即耐心 ( 10 条)、理解( 14 条)、勇气( 13 条),采用 Likert7 级评分制,从“强烈反对”到“强烈赞同”分别赋值1~7分,总分为37~259分,得分越高者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Cronbach’s a 系数为0.75,重测系数为0.7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对象为二年级本科护生119名,平均年龄19.14±0.72(17~21)岁,女生96名(80.7%);独生子女 69例(58.0%);生源地为城市者最多48例(40.3%);汉族59例(49.6%)、朝鲜族及其他民族60例(50.4%)等。

2.1 研究对象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人文关怀能力平均分182.97±24.57(131~253)分,其中勇气维度最低,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文关怀能力现状(n=119,±s

量表(条目)

平均分

均分

排序

人文关怀能力(37)

耐心(10)

理解(14)

勇气(13)

182.97±24.57

56.67±9.36

71.22±12.75

55.08±11.39

4.95±0.66

5.67±0.94

5.09±0.91

4.24±0.88

  1

2

3

2.2 研究对象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为民族、学习成绩、与父母的关系及联系频率(P<0.05),详见表2。

表2 研究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n=119,±s

项目

类别

例数

得分

t/F

P

性别

民族

是否独生子女

是否班级干部

学习成绩

生源地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父亲文化程度

母亲文化程度

父亲职业

母亲职业

与父亲的关系

与母亲的关系

与父母联系频率

汉族

朝鲜族及其他

一般~差

很好~好

农村

城市

城镇

<3000

≥3000

~初中

高中

专科~

~初中

高中

专科~

企事业单位

农民

临时工

企事业单位

农民

临时工

很不融洽~一般

融洽~很融洽

很不融洽~一般

融洽~很融洽

0~2次/周

2次以上/周

23

96

59

60

69

50

34

85

98

21

44

48

27

45

74

51

35

33

53

35

31

88

17

14

86

17

16

46

73

41

78

76

43

178.87±28.20

183.95±23.70

187.54±24.37

178.47±24.11

183.74±24.48

181.90±24.90

187.32±24.58

181.22±24.48

180.82±23.32

193.00±28.28

180.00±25.00

185.69±25.90

182.96±21.55

183.36±25.12

182.73±24.39

182.04±23.42

190.03±25.88

176.91±23.72

185.28±23.38

184.20±23.76

177.61±27.30

183.63±24.80

180.71±24.85

181.57±24.31

184.15±24.73

179.94±23.38

179.81±25.89

174.91±21.43

188.04±25.19

175.24±22.52

187.03±24.75

179.55±24.05

189.00±24.58

-0.890

2.042

0.402

1.226

2.092

0.611

0.134

2.551

1.016

1.379

1.462

-2.929

-2.543

-2.042

0.375

0.043*

0.689

0.223

0.039*

0.544

0.893

0.082

0.365

0.246

0.218

0.004*

0.012*

0.043*

*P<0.05

3讨论

3.1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平均分为182.97±24.57(131~253)分,与马语莲[4]的结果相似,但总分都低于美国的常模6、Lee-Hsieh等[7,8]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与国外人文关怀教育相比较,我国的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并且还不完善[9,10]。②国内护生缺少临床实践经历,缺乏对患者角色的充分认识,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患者的真实需求,而早在20世纪的英国就开始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感知、体验和感悟[11],因此她们的人文素养较高。③人文关怀与人文修养等科目为选修课程,因此国内护生重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这些科目不重要,而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人文课程作为护理专业必修课,并注重护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文关怀的培养[11]

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耐心、理解、勇气,与余淑嫒等[12]结果一致,其中勇气维度最低,说明本科护生的勇气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勇气是一种主动的品质,是一种心智的力量,有勇气的人能将自己的目标付诸于实际行动,能够提供给患者安慰、同情与爱心,所以对其要求更高,实施难度更大[5]。建议在今后护生的培养目标中,须注重护生的勇气、主动性及积极性的培养。

3.2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民族

汉族护生的CAI得分高于朝鲜族及其他民族(P<0.05),与马语莲等[13]的结论不同。马语莲等[13]显示,民族对人文关怀能力没有影响。这可能与调查区域不同有关,本研究中的大学位于朝鲜族自治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调查对象中朝鲜族学生较多,多数朝鲜族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一直是在本民族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短时间内难以融入到以汉语言为主的教育环境,这使她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主动地去与汉族学生沟通交流;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护生人文关怀课程中,教师用汉语进行授课会直接影响朝鲜族护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导致其对人文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不上汉族护生,这可能就导致了汉族护生的CAI得分高于朝鲜族及其他民族护生。

3.2.2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好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P<0.05)。杨依等[14]表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学习成绩好的护生掌握的人文关怀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扎实,因而其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也会较强。

3.2.3与父母的关系及联系频率

与父母关系融洽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P<0.05),与Simmons等[6]结果一致。社会学认为关怀具有模仿性,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的初步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关联,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会对孩子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护生长期在浓厚的人文关爱环境中成长,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关爱行为会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15],从而提高了护生对他人的关爱能力。

与父母联系频率多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P<0.05)。刘合乙等[16]表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护生培养过程中,要鼓励护生多和父母交流,分享护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喜悦、困惑等,这样能帮助护生在父母身上得到沉浸式的情感体验,能以多种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护生整体水平提高。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只有熟练掌握沟通的技巧,与患者实施有效的交谈,正确收集病史,才能及时获得关于病情的资料,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7]

4小结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价值[1],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低,亟待提高。建议护理教育者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为今后她们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朱紫微:第一作者,延边大学护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E-mail308962448@qq.com

田博文: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在读

蔡一信、南玲汀、孙祥文:延边大学护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权海善:通信作者,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临床护理研究方向

E-mailhsquan@ybu.edu.cn

参考文献

[1]罗秋梅,秦明芳,刘学,等.523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科技视界,2022,(04):27-30.

[2]路梦新,王敏,张帅,等.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3):28-29.

[3]许慧清.影响高校护生素质的不良因素及教育对策[J].现代护理,2005,(07):566-567.

[4]Nkongho NO.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M].NewYork:Spring-er,1990:3-16.

[5]马语莲.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2.

[6]Priscilla R.Simmons,Sally H.Cavanaugh.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 and graduate car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0,16(2).

[7]Lee-Hsieh Jane,Kuo Chien-Lin,Tseng Hung-Fu,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caring behaviors in nursing students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5).

[8]Kuo Chien-Lin,Turton Michael A,Lee-Hsieh Jane,et al.Measuring peer caring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scale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7,44(1).

[9]陈英.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护理学杂志,2013,28(20):17-18.

[10]吴欣娟.人文关怀:护理发展新篇章[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5):305-307.

[11]李艳.《基础护理学》体验式教学对专科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

[12]余淑嫒,邓丽园.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43-44.

[13]马语莲,杨秀木,申正付,等.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05):589-591.

[14]杨依,蒋晓莲.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4):3185-3188.

[15]刘芹,叶萌,沈小平,等.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23):3664-3667.

[16]刘合乙,彭丹,皮慧敏,等.某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48(07):116-117.

[17]姜美玉.护理职业学院学生人格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及教学策略探讨[D].泰山医学院,2012.

(本课题为2022年度延边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184118

本课题为2022年度延边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18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