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

张倩,杨雅师

皖江工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围填海是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海域空间改变成陆地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人类活动,它是当前我国海岸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围填海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历史的回顾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围垦工程、历史现状、前景展望

1 我国围垦工程的发展历史

人类为了保护沿海土地免受潮浪的袭击,在较高的滩地上修筑海堤,这是围海的开始,是纯防御性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消极防御性的围海,进而进行积极性的围海,向海争地,即在落潮可以露出的较低难地上筑堤围海,利用潮差将堤内海排出,使提内滩地得以开垦为耕地或作它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围海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即可以将低潮位以下的滩地或海湾筑堤围堵,借抽水将内水排出,进行开垦。特别有了机电排水以后、围海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围海目的上已从传统的、单一的农业围垦和盐业生产发展到工业围海和综合利用[1]

2 我国围垦工程的发展现状

2.1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大陆和岛屿岸线全长达3万余km,沿岸有众多河流挟带着泥沙入海,在沿海造就了广阔滩涂,海涂资源丰富,围垦历史悠久[1]

围海造地不仅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盐业、养殖业提供了大量用地,而且也为沿海港口建设、城市工业及生活设施等提供了用地。此外,还可以利用围海工程建潮汐电站及在沿海构筑人工岛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围垦工程已成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围垦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2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规模围垦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围垦对滨海地形地貌的影响

围填海直接改变了海岸线的长度与形态,使海岸线由自然演化形态变化为人工修筑堤坝形态,同时为了节省围填成本,对天然港湾进行截湾取直,导致海岸线缩短,形态平直[2];采用海底泥沙吹填,严重改变了海底地貌形态,破坏了之前形成的海底环境平衡状态。围填海导致近海海岛、沙坝等自然地貌形态消失,新建的人工岛造成海岸地貌维持系统的调整和海岸景观的剧变以[3]

2.22围垦对近岸海域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围垦活动在短时间内使岸线突然外伸,潮滩大面积突然减小,而改变了海岸自然演变的渐进过程,导致海岸冲淤状况骤变。大规模围填海活动通过海堤建设改变局部海岸地形,影响着围填区附近海域的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导致水动力和泥沙运移状况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冲淤变化趋势,从而对围填海附近的海岸淤蚀、海底地形、港口航道淤积、河口冲淤、海湾纳潮量等带来影响。

2.23围垦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物理化学环境,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围填海对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一般是间接的,围填海造成河口、海湾的潮流动力减弱,引起了附近海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的普遍降低及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2.24围垦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围填海引起的滨海湿地退化具有多阶段多层次的特征,其能够引起湿地生态环境条件变化并影响湿地生物时空动态及湿地生态功能。围填海对滨海湿地植被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红树林、海草床、芦苇丛等典型键群植物的大量消失,并使湿地丧失碳固定/储存功能,甚至转而变为碳源。

2.25围填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围填海等海岸工程会严重挤占鱼虾类的栖息地,使生物资源减少甚至消失。大多数渔业资源种群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尚未经系统的生态学研究认定,但围填海直接掩埋、挤占生物的栖息地。又通过改变水体和底质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群落而使生物的关键生境发生变异,从而阻碍生物的正常洞游、繁殖和种群补充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不同种类的生物迁徙能力不同,适应生态环境扰动的能力也不同,生态容量减少、栖息地丧失对于重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往往并不直观,也难以量化,只有对围填海区生物资源动态进行长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实验以及历史数据整理分析,才能逐步认识围填海影响生物资源的过程、程度和机理[4]

3 我国围垦工程的前景展望

3.1常规开发转向综合利用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沿海滩涂围垦工程的实施是东部沿海地区缓解人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平衡的主要途径。不庸置疑,滩涂围基开发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滩涂开发的主要方式,根据预测,2050年前,有可能再造10000-15000km2土地的生存空间。但是因为条件好的滩涂已经较少,后期围垦成本将增大,常规开发的回报不足以弥补围垦成本,因此围垦工程将着眼于综合利用开发,由单一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步走向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化的优化模式,由单纯经济型围基逐步走向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型围垦的发展过程

[5]

3.2开发与保护和谐发展

丰富的滩除对我国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潜在土地资源,开拓生存空间,对滩涂围垦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滩涂资源作为潜在的后备土地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广阔空间,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和尊重自然规律,进行全面统筹协调,使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借鉴和运用先进适用的围基工程技术,开拓创新、瞄准前沿、深化改革,增强科学管理水平,使我国滩涂事业朝着健康,协调、持续、稳步的方向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环境相容性原则,在难涂开发利用中注人生态的理念,实现“人涂”和谐相处。

3.3围垦效益评估机制将逐渐完善

近年来我国围填海的规模与特点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由此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更具复杂性。这对我国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对象上,不能只关注单个围填海工程的短期海洋环境影响。需要对成片开发的围填海集中区的海洋环境影响累积效应,尤其是大规模围填海造在较长时间尺度的累积效应进行深人研究;在研究重点上,不能只侧重于围填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种类、程度等的影响评价,需要加强围填海对滨海湿地及近岸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在研究深度上,应加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深入剖析围填海对滨海湿地、近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

在综合分析我国围填海研究的现状之后,认为围填海效益研究逐步会被更多的学者关注,从历年研究的文献量上,可以清楚看出这一趋势。同时,在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估方面,随着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的加入,今后将会有更多该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严凯,梁其荀.海岸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2]HEALY M G,HICKFY K R.Historic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inter tidal wetlands of the Shannon estuary, western Ireland[J].Journal of Costal Research,2002,36:365-373.

[3]徐承祥,周柏水.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J].东海海洋,2004,2:53-58.

[4]张明慧,陈昌平,索安宁,林勇.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8:1510-1513.

[5]陈君,张长宽,林康等.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现状[J].河海大学学报,2011,39(2):2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