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

谢恩强

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天津市东丽区30030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威胁到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如何结合时代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探索一条科学的环境治理路径,已成为中国当前亟待破解的紧迫难题。现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环境治理由于存在治理理念滞后、治理方式较为单一、多元治理主体未形成合力、治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亟需转型。环境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在地包含着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合理化、治理功能的实效化等维度,与传统环境治理模式相比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关键词:环境治理;企业环境责任;多元共治;政府规制;自我规制

引言

伴随着当前频繁发生的环境危机与日益复杂的环境风险,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传统环境规制模式的弊端愈发凸显。特别是在传统的科层制体系之中,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长期与企业处于“二元对立”的局面,扼制了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生态环境保护转变成治理问题,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紧迫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环境治理体系的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界定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根源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1924年美国学者奥利弗·谢尔顿首先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1954年,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美国学者霍华德·博文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问题:“社会期望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博文首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定义:“商人以实现社会的目标和价值为导向,积极向相关政策靠拢、作出相应的企业决策及采取令人满意的行动的义务。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学者参与到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之中,相关研究成果也迅速增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重要领域: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以及反贿赂;英国学者约翰·艾尔金顿提出了著名的“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应当在制定和执行商业决策中兼顾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三重底线。4无论是埃尔金顿的“三重底线理论”还是联合国的《全球契约》,不难看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环境责任往往被视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公司治理与环境治理,横跨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公司治理等多个学科。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之下,学者基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了各自的研究。

2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价值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核心资源。数字化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所带来的价值无法估量。环境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化技术的深刻影响和巨大冲击,也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契合时代发展节拍。从现实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环境治理再依循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此情形下,环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而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则为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3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思路

3.1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除了一系列外部规制和内部整改之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风险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为人实施了破坏环境的行为之后,破坏后果不会立即被肉眼看见,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给行为人带来了错误信息,使得生态环境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是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潜在原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前期的环境风险预警、中期的环境风险抑制和后期的环境风险处理机制。在前期阶段,要根据现阶段的信息进行评估,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环境风险做好规划;在中期阶段,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要迅速做出治理,将环境被破坏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兼顾环境利益;在污染后果已经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应急处理,通过转变企业经营类型等方式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加其生态保护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数字技术赋能环境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方面,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5G基站、光纤光缆、芯片等数字产业设备的前端建设和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的后端开发,促进生态数字产业落地和生态环保新产业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为发挥数字化技术对环境智慧化治理的推动作用,应在环境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加强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变现阶段中的数字化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数据收集阶段,应在感知层、服务支持层与应用层建立统一环境信息收集标准化体系;在数据处理阶段,运用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主要技术措施对来源多元化的环境数据进行安全维护,保证环境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在数据变现阶段,加强数据加密、防病毒、流动追溯等有关数据安全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防止环境数据泄露、数据窃听和数据滥用。

3.3强化信息发布制度

要制约公权力的滥用,就必须要强化信息发布制度,由政府牵头,对环境治理的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与发布。一是政府要将治理的过程进行公开。政府要将其参与治理的信息在其官网和其他社会媒体进行公开,接受监督。二是检察院要将可以公开的信息进行公开发布,将环境治理的专业数据进行公示,接受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同时,要让群众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与监督的过程中来。严格考核问责,提倡“全民监督”,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力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止自然资源被过分开采利用。

结束语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保护形势,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手段并存的环境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新范式。一方面,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环境治理职能转移给私主体,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契合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放管服”的改革趋势。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推动企业自律规制,鼓励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林泱,吴金芳.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视角下垃圾兑换超市的治理效用、困境及应对——基于安徽省S县的调查[J].鄱阳湖学刊,2021,(06):53-59+125-126.

[2]陈书义.物联网助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N].人民邮电,2021-12-07(005).

[3]王兵,陈中飞.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向[J].国家治理,2021,(40):26-30.

[4]李佐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1-09-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