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四化课堂,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1

紧扣四化课堂,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周媛媛,高冲

昌邑市都昌街道新村学校 

为了强化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我们老师更应该聚焦课堂,由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水平迈向新高度。

一、转变方式,深化学习师生主动探究知识

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为人师表,我们并不需要用过多的言语去督促学生,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激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教师的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强调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协助者,是学习支架的提供者,是持续学习的激励者。教师的存在是为了促成学生更为有效的“学”。可以说,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倒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二、扭转低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备课知识任务容易碎片化,站位不高,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素养的形成。或者课堂枯燥无味,脱离学生生活情境,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替学现象严重,剥夺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尝不到实践成功的快乐,导致厌学。还有教师对学生采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法,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好的现象,教学效率低。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没有探究知识的热情。为扭转这种低效课堂,解决诟病,

可以根据昌邑教科院初中教研室提出“融入评价的‘四化’课堂”。来进行改变。四化一一学科教学项目化、项目教学情境化、情境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自主化。借助项目任务,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科能力;情境化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沉浸式学习;生活化教学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实现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素养,这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本质要求:自主化,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能够从传统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研究知识,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运用学习小组,让组员根据任务与计划搜集资料、展开调查、定期讨论、汇报教师、寻求协助、协助的过程,即通过任务驱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可自由表达自己观点,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起到引导、协助作用,启发学生在“做”中主动建构知识,练就技能,成长经验,形成创意,从而掌握知识。期间,教师要做好价值观引导。

强调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兴趣所向考虑。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教材关键知识提炼理论依据,需要自主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在失败中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引导,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这个学习过程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独坐听讲的被动式学习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主动式学习转变。

四、评价引导,多元分层可视化

教师需要始终以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基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学生自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根据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进行层次划分、等级描述,实现评价由“量化”到“质变”不同层级的差别评价,让评价更为公平公正与可视化。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鼓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为此,评价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内化感悟、修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