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数学广角”教学误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走出小学“数学广角”教学误区的研究

于云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团第一中学

邮编:843900

【摘 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有的单元,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该单元编排意图,以致在教学中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消除误区的途径有:一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四联系生活实际,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数学广角”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误区


为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中增添了“数学广角”这一教学内容。新单元新知识的出现,为教师教学增加了一部分困难。

一、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栏目的认识

《数学广角》较为集中地安排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如植树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重叠问题、烙饼问题等,集中体现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思想,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标准》中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这一要求。

二、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易走入的误区

1.目标定位“忽高忽低”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人教版教材通过“数学广角”这个知识载体来更好地体现并达成这个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待这一模块内容时,却出现了教师不会教和学生学不会两张皮的现象。数学广角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但部分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中经常看到烙饼“烙焦了”;植的树“数不清了”;次品“找不出了”,鸡兔不愿再“同笼了”等一系列教学问题。

由于教师对数学思考的“度”没有把握准确,课堂上出现要求过高的现象,当作奥数课来上,以至于课堂上呈现“沉默是金”;也有出现要求过低的现象,当作平时的技能课来上,以至于“雷声大雨点小”。

2.过程重“形式”轻“实效”

活动过程徒具形式。很多课堂以制作精美的课件来代替活动过程,以至于课堂上眼花缭乱“课件满天飞”,学生的数学思考并没有活动体验的支撑,活动过程徒具形式,难有实效。

因此,经常听到听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课太难上了,听也听糊涂了!”面对这类问题,,教师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一内容,体现其数学价值呢? 譬如,运筹问题、找次品问题以及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经历“问题模型——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其次,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得强调数学文化的渗透,如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问题都得介绍有关数学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环节重“演示”轻“思维”

在教学“数学广角”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往往只会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忽略了学生本身自主理解知识和思考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面理解的不够全面,并且没有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限制了课堂水平的提升。

4.思维讲“单一”疏“多元”

由于团场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教师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而“数学广角”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教师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学生可以以观察图表的方式直观得到答案,也可以用假设思路来探索并解决问题,同样还可以使用数学方程的概念法直接求解问题,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实践与思考

1.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数学广角”安排了逻辑推理、等量代换等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拥有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因此教师要通读各册教材了解教材中每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同时,研读相关材料掌握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2.分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十分重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深入了解教材,掌握其内涵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增强对教材的研究,教研组研讨交流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更为完善,避免因为教师本身知识储备不够而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数学广角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的深度,创造不同的解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想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吸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在植树问题上的解答,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境,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恰当地加深难度,可以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过程中,一类是有A、B两点时,每3米需要植一棵树苗,并且两头都要植树苗,另一类是在一个椭圆形的操场上,每3米需要植一棵树苗,并且环绕操场植树完,两类题型最后都是在问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苗。虽然都是植树问题,数据也一样,但解题思路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问题创新有助于学生思想的发展,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

4.联系生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据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是衡量课程好坏的标准,一个好的课程并不是教师精彩绝伦的讲解,而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知识水准,完成课程目标。

“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的学习十分有助于学生开扩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因此,在数学广角教学过程中,要对出现的教学失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掘出更有效的教学措施,让数学广角的学习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党长乐.小学“数学广角”的教学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9(8):99-99.

[2]霍卫瑾,宋亚娟.人教版《数学广角》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8(9):54-54. 

[3]张高仁.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的应用价值[J].东西南北:教育,2019(9):0104-0104.

[20(3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