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千年的窑火——浅谈龙窑烧制技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燃烧千年的窑火——浅谈龙窑烧制技艺

郑志法

身份证330721197210126014

摘要:“龙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烧制技艺的一种,也是龙窑的简称,龙窑是由三段组成,即前、中、后,龙窑主要用于烧造瓷器,在我国古代民间陶瓷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保温性能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龙窑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龙窑烧制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发展,不断创新改良,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逐渐成为陶瓷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艺。

关键词:窑火;龙窑;烧制技艺;方法

引言

陶瓷艺术结合了火土两种艺术,其从配泥、定型、配釉一直到煅烧,所有环节都会形成不同形状,不一样的纹理陶瓷作用,就得选择合适的窑火,搭配相适应的泥料,进而烧制成相应的瓷器等,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不断研究、实践。其中龙窑是古代工匠的优秀杰作,是基于火焰自然上升原理顺应山坡建立而成,窑主要呈现为拱背状,主要使用砖砌成的斜直焰筒形的穹状隧道,所以其整体形态神似一条卧龙。现如今,古龙窑成果非常罕存,全国还在继续使用的古龙窑主要建立与明代,相比于气窑、电窑,龙窑的成品率很低、成本投入较高,现阶段的手艺继承人很少,所以要高度重视和传承,将我国优秀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一、窑炉结构

龙窑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前、后段分别为窑炉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窑前为装坯区,窑内的烧成区设在窑的中部,主要由粘土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组成,通过烟气和烟气产生的热量使窑内温度升高。

龙窑中部为烧成区,窑前装坯区与窑内燃烧区相连,窑顶为烧成区,与窑前装坯区相通,烧成区是指在窑炉前的空间内进行烧制的部分,它以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作为热源,使坯体在窑内逐渐升温。

烧成区也称“轮窑段”,一般是在窑尾处设置轮窑段,轮窑段与窑尾连接处有一道拱门,拱门后有一道烟道穿过拱门通向窑外,在龙窑的前段设有蓄热室,蓄热室用砖砌筑,里面装有陶瓷耐火砖和耐火材料[[1]]

窑顶一般有三层:第一层为砖砌筑的穹顶,用于隔热保温;第二层为瓦顶,用于覆盖和防雨;第三层为瓦顶,用于防水,窑顶还设有烟囱和烟道。

龙窑的后段一般称为“焙烧段”,其主要功能是利用余热来预热坯体,在龙窑尾部设有装坯区、出坯区和排坯区,装坯区内有两排砖柱、砖墙、砖柱与砖墙之间有砖梁连接。在装坯区内可以堆放一定数量的泥坯、坯件或其他物品。

龙窑的中部和后部均设有冷却室,冷却室是龙窑中唯一用来冷却坯体的区域,一般为砖砌筑或瓦砌筑的拱形断面或圆形断面的筒形空间,冷却室用砖或瓦砌筑而成,呈半圆形断面或近似圆形断面,冷却室与装坯区之间还设有一道拱门,其作用是防止窑炉内冷空气进入装坯区域。

二、龙窑的烧制流程

1.烧制前要进行选料和加工,选料是对原料的加工,要注意对原料进行分类,使其符合烧制的需要,加工是对原料的处理,主要是将原料进行粉碎。

2.装窑;装窑是烧制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是为了让原料均匀受热,防止烧成后出现“花片”等现象。

3.点火;点火是烧制的关键一步,这也是对龙窑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的环节。

4.加水和泥料;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和泥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是为了让烧成后的瓷器更加光亮、均匀、光滑。

5.装窑主要分为上窑和下窑两部分;上窑装料要注意控制好火候,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下窑要注意观察窑内情况,防止瓷器破碎或掉入火眼[[2]]

6.点火成功后,就可以正式进入烧成阶段了;烧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窑内温度,防止烧坏瓷器和窑顶及周围环境;还要注意观察窑内的情况,防止烧坏周围环境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在烧制过程中要保持火眼畅通,如果火眼堵塞了就要进行适当的清理,保证窑内空气流通;还要时刻注意防止产生“花片”等现象。

三、龙窑的主要特点

1、龙窑的结构及烧造工艺

龙窑分为前、中、后三段,每段都有若干个窑口,根据烧造需要分为一、二、三段,每段都有两到三层窑口,最上层为出烟孔。在窑口之间还设置了若干个出烟孔。前窑的出烟孔,是为了使火焰从窑门进入后窑,窑门内的烟道,则是为了使火焰从窑门进入后窑,龙窑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窑顶和窑身组成。

窑顶是用于支撑龙窑的拱形顶,多用砖砌成或用混凝土浇筑而成,龙窑的拱形顶与普通窑车的拱形顶相比,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特点,窑身主要由土坯或木料构成,其长度和宽度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由于龙窑是呈弧形状,因而能够使用较小的燃料和燃料运输工具来运送燃料和产品[[3]]

2、龙窑的火焰控制

龙窑的火焰控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通过控制窑门和出烟孔来实现,窑门外一般都装有一层较厚的石壁,用来阻隔火焰对瓷器表面的直接燃烧,防止瓷器出现过大的温差变化。出烟孔则是为了在高温下使火焰沿着窑壁均匀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烟囱形状。

3、龙窑使用方法

龙窑在使用过程中分为三段,即前、中、后。前、中、后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由最开始进入烧造阶段到最后完成烧造阶段,在开始进入烧造阶段时,窑门处于开启状态;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窑门会自动关闭;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后,窑门会自动开启并关闭;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窑内的高温气体会通过窑门进入外界空气中燃烧

[[4]]

龙窑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前要先观察龙窑内部情况及各部分结构是否完好;使用前要先将窑顶封死;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龙窑是否出现问题并及时维修;在龙窑进行烧制时,要随时注意温度变化和控制火焰高度;在烧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破坏龙窑。总之,使用龙窑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操作。

四、龙窑的使用方法

龙窑烧制的瓷器主要用于日用瓷,也有一部分用于建筑陶瓷、艺术陶瓷等,由于龙窑的结构特点,一般用于大型的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如水塔、水库、大型水库、电厂等。

首先是使用前,要先检查窑内是否有裂缝或者其他不正常现象,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影响使用。其次是使用龙窑时,要先在窑内铺好隔热材料,再将其放置到窑中,在龙窑中放置时,要注意窑身的倾斜角度,使其与窑身保持一定的角度。最后是使用时,要注意窑顶与窑尾之间的温差变化,如果温差过大,会导致窑内温度不均匀,影响瓷器的质量[[5]]

结语

“龙窑”烧制技艺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我国古代陶瓷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为陶瓷烧制技艺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龙窑”烧制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龙窑”烧制技艺也在不断创新改良,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龙窑”烧制技艺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进程中光辉历史的发展轨迹,如今,龙窑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窑”烧制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吴建春. 燃烧千年的窑火——浅谈龙窑烧制技艺[J]. 浙江工艺美术, 2018(4):3.

[2] 季晓艳, 林凯. “不灭窑火”助力文旅融合 ——龙泉市龙窑文化活态传承之有效实践探讨.

[3] 张同良. 浅谈建盏龙窑的烧制技艺[J]. 陶瓷, 2021.

[4] 蔡荣章. “龙窑”:穿越千年的记忆[J]. 浙江人大, 2014(9):2.

[5] 赖志勇. 传统柴烧龙窑建盏浴火涅槃[J]. 陶瓷, 2021, 000(0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