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体会

王学珍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在术后明确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并发症,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臂及前臂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体会

引言:据相关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提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发展,直接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虽然其效果显著,但同样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引发各并发症。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收治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均为女性,时间在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区间,因后期需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差异判别,对此还需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年龄在36~53岁,平均年龄(44.72±3.56)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37~55岁,平均年龄(43.19±4.66)岁。两组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该并发症标准,对此次研究之前并表示同意配合;排除交流不畅、具有其他器质性疾病以及依从性较差患者。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辅助医生对患者展开治疗,并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强沟通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以此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展开:①心理干预,因受到疾病影响,患者生理、心理上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更会加大患者的心理压力,在超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时其会出现焦躁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直接降低其依从性,更不利于康复。对此护理人员还应当及时对其展开心理疏导,认真倾听患者主观描述,从中获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压力源,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鼓励及安抚患者,可通过分享成功案例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以此来提高其依从性,确保后期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②按摩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水肿患肢进行加压处理,加压时间一般在2~8周,具体视患者情况而定,通常可应用棉垫或者高密度泡沫进行持续加压,并注意包扎控制力度,从手腕至肘肩逐渐减轻力度,以此来避免淋巴液体导流;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引流,引流时间建议在十分钟左右,按摩位置需从患肢远心端推进按摩,按摩时力度需轻柔。③功能锻炼,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有着较大差异,对此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以此来提高其相符性与可行性[2]。包括肩部、外展以及摸高运动,在进行肩部运动时,需指导患者上肢处于自然下垂状态,而后将肩部作为中心点,前后左右的摆动上肢,需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及幅度,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告知患者正确呼吸调节方式;外展活动主要是通过双肢平均外展、两手在脑后交叉肘部向后振动、耸肩的方式锻炼肩关节功能,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胸壁皮肤在牵拉作用下会有张弛反应,促进血液循环。但在此应注意强度,以免撕扯伤口;而后进行摸高运动,可通过不断触摸不同高度墙体的方式来牵拉上肢皮肤,从而使其处于较为松弛状态。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损伤[3]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需详细测量所有患者的上臂及前臂周径,以数据表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患者的各症状表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判标准,患者上肢无沉重感,肢体活动度较高,臂围恢复正常为显效;上肢沉重感改善、臂围有效缩小、活动度良好为有效;各症状相比护理前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趋势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在统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其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检验时用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患者临床表现来看,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2.22%,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1所示。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x±s)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4

23

16

15

39(72.22)

观察组

54

38

12

4

50(92.59)

X2

9.357

4.669

7.362

10.02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在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臂及前臂周径进行分析后可见,护理前各指标相对较为均衡(P>0.05)。而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指标相对较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臂周径前臂周径比较n/%),x±s)

组别

n

上臂周径(cm)

前臂周径(c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4

35.62±4.67

30.55±3.78

27.17±3.96

25.03±2.14

观察组

54

37.39±3.56

24.12±4.25

27.84±3.51

22.16±2.59

t

0.376

10.213

0.448

8.64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女性患者,临床中通常会采取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具体治疗方式需根据疾病的具体分期、患者自身状态来判断,基本上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能够直接去除病灶,所呈现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生存几率会明显提升。而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概率可达到10%~30%左右,主要因手术范围较大,造成淋巴回流受影响,上肢回流障碍后造成水肿现象,因当前并无特效治疗方式,所以针对该现象,还应当及时配合综合护理,以此来起到有效改善作用,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症状表现,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李祎萍.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12):1669-1671.

[2]戴金梅.综合性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0):103-105.

[3]曾令娟,罗佳.护理管理路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