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的干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的干预作用

王颖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东院区 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我院于2022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分阶段转变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液体摄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实施分阶段转变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液体摄入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分阶段转变护理;不良情绪;液体摄入依从性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进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类并发症,同时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血液透析是临床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常用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疾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研究显示[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效果与低血压、液体摄入量有关,因此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液体摄入依从性。但以往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护理思路单一,内容不够全面,整体护理效果不佳。而分阶段转变护理可根据患者各阶段不同的身心状况,灵活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2],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就分阶段转变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中的效果展开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76例于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本院进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般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与糖尿病酸中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感染;精神异常,丧失正常认知、表达能力。以抽签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6~69岁,平均(55.53±5.4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68岁,平均(54.75±5.37)岁。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结合患者血压、体重等指标,合理设置超滤量;予以基础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生活干预。

分阶段转变护理:(1)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患者详细讲解与疾病、透析治疗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明确知晓液体摄入控制不当对透析效果与病情控制的不良影响。(2)阶段评估及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通过日常交流提高患者对液体摄入控制的重视程度,掌握改变行为的相关支持因素,客观评估患者当前所处行为阶段,为后续护理措施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①无打算阶段护理:此阶段因患者对自身疾病等知识认知不足,应重点为其讲解液体摄入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液体合理摄入的重要程度,以案例讲解或集中授课等形式展开宣教,转变患者行为。②打算阶段护理:此阶段患者对改变液体摄入已有初步认知,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为采取任何行为,因此可指导患者掌握有效改变行为的方法与技巧,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充分激发其改变行为的意志和主动性。依从性良好者可展开一对一指导支持,鼓励患者主动改变自身行为,消除外界因素对其行为改变的影响。③准备阶段护理:此阶段患者具有强烈的改变行为意识,可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液体摄入座谈会,时间为30min,并邀请液体摄入控制良好者现身分享经验,或在护理期间采用图片、隐私等方法为患者直观讲解控制液体的方法与技巧,以促使患者行为改变。同时,护士应为患者建立个人透析档案,以微信、短信等形式与患者深入交流,鼓励患者主动配合透析治疗和护理。④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继续鼓励患者保持好当前的液体摄入行为,并定期展开评估,促使患者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1.3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使用HAMA、HAMD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各量表均采用5级评分法(0~4分)评分。HAMA>29分:严重焦虑;HAMA>21分:明显焦虑;HAMA>14分:肯定有焦虑;HAMA>7分:可能存在焦虑;<6分:未见焦虑。HAMD>35分:严重抑郁;HAMD为21~35分:确定有抑郁;HAMD为8~20分,可能存在抑郁;HAMD<8分,正常。

(2)液体摄入依从率。根据患者护理期间液体摄入依从表现判定其依从性。完全依从:主动遵循医嘱,配合临床液体摄入护理;部分依从:需在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引导、监督下,接受临床液体摄入等护理;不依从:不配合临床液体摄入等护理。液体摄入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情绪

干预前,组间负性情绪对比无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1组间不良情绪比较,分)

组别

n

HAMA

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6

25.75±5.62

11.64±1.47

24.37±4.11

10.92±1.54

对照组

36

25.84±5.14

14.11±2.65

24.56±4.32

14.17±2.67

t

-

0.071

4.890

0.191

6.365

P

-

0.944

0.000

0.849

0.000

2.2液体摄入依从率

观察组液体摄入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组间液体摄入依从率比较[n(%)]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观察组

36

25(69.44)

10(27.78)

1(2.78)

35(97.22)

对照组

36

20(55.56)

8(22.22)

8(22.22)

28(77.78)

χ2

-

-

-

-

4.571

P

-

-

-

-

0.033

3讨论

经临床证实,血液透析可有效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期,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控制和液体摄入息息相关。但患者在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消极心理与负性情绪,影响到透析效果,因此需运用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加科学的护理模式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期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低,液体摄入依从率较对照组显著偏高,此结果提示,分阶段转变护理有助于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及液体摄入依从性的提高。这是因为分阶段转变护理可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的液体摄控制情况,对其多处阶段进行综合的判断,针对处于无打算、打算、准备等各阶段,且未考虑改变自身液体摄入行为的患者,实施重点、差异化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其认知水平,消除负性情绪,促进自身行为行为的改变,提高其液体摄入依从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透析病患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可有效缓解自身负性情绪,提高液体摄入依从性,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兴阳,刘叶荣,范东英,等.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2,41(4):359-361.

[2]蔡桂珍,尤粒吉,施素华.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8):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