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五育融合”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五育融合”教育策略

罗朝炎

剑河县太拥民族小学  贵州省黔东南州  5564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在此背景下,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也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五育融合”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五育融合”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期对“五育融合”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品德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劳动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苗侗杂居地区苗侗杂居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以苗族和侗族为主,同时还有土家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该地区的乡村民族小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复杂、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教育的突破口,以活动开展为抓手,全面开展“五育融合”教育实践。

、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五育融合教育策略下的劳动教育实践

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在“五育融合”教育策略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日常卫生劳动教育及实践

学校由班主任牵头,科任教师配合,在班级中开展校园日常卫生劳动教育及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扫地、擦桌子、擦黑板、劳动工具摆放、班级卫生清扫时要求和班级卫生标准等校内劳动培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和方法,养成卫生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

  1. 日常家务劳动实践

学校还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日常家务劳动,包括洗衣、洗碗、客厅、卧室的整理和煮饭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规划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各班同学开展劳动实践,学生通过翻地、播种、浇水、施肥、养护等过程接受劳动教育,筑牢劳动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生产和劳动的本质和意义,增强了他们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通过以上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五育融合是一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它指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种教育方式共同协作,互相渗透。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劳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劳动教育还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四育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尊重劳动、爱护劳动成果、遵守劳动纪律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比如,在日常卫生劳动教育及实践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实施卫生清洁的方法和标准,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卫生清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劳动教育与智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生长环境及成长规律,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动手能力。

劳动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精力,通过锻炼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劳动实践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劳动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培养刻苦的品质,不怕吃苦,勇于奋斗。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是一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它可以从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五育融合”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和有效推进,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开展“五育融合”教育实践的建议和启示

  1. 加强劳动教育实践的规划和管理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践计划和方案,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规范,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效。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如树立榜样、评选表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1. 拓展教育实践资源的来源和渠道

学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拓展实践资源的来源和渠道,提高教育实践的覆盖率和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合作,积极倡导家庭和社区对劳动教育实践的支持和参与。

  1. 倡导五育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文化

学校应该积极倡导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文化,提高师生和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和意愿。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五育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实践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重要途径。在苗侗杂居地区乡村民族小学中,劳动教育实践已经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实施,通过校园日常卫生劳动教育及实践、日常家务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马乖能“. 五育”融合在农村小学实践中落细落实探微[J]. 知识文库,2021(23):04-06.

[2]孙旭亮“. 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与方式[J]. 贵州教育,2021(23):11-13.

[3]鲁淑华 . 小学“五育融合”特色课程建设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究[J]. 新课程,2021(44):235.

[4]朱秋庭 . 推进“五育”融合的课程重构与教学方式变革[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11):73.

[5]周晓燕,童雅琴,张舒媛 . 基于“五育融合”的“实景化”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Z1): 03-05

课题:2021B066苗侗杂居地区 乡村民族小学“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