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循证护理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急诊循证护理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李燕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急诊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循证护理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循证护理。观察两组血气指标、临床转归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诊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临床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循证护理;心肺复苏;心脏骤停;血气指标;临床转归

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射血功能骤然终止,大动脉的搏动和心音完全消失,脑部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缺血和缺氧现象,引发生命终止,因此,临床上又被称为猝死[1]。心脏骤停患者若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极容易死亡[2]。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常用的急救方法,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但心脏骤停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复苏过程需加强护理,以确保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临床转归[3]。循证护理将以往临床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总结,获得循证支持,为患者提供科学高效护理[4]。本研究旨在探究急诊循证护理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符合《中国心肺复苏指南》[5]所述心跳骤停症状,且符合实行心肺复苏的标准。且全部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伦理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如HR、血压等。对于呼吸不顺畅者,可给予氧疗。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养病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休息场所。另外,通过鼻饲给予患者营养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急诊循证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牵头组建,组员均为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且均接受过系统的循证检索训练,能够独立完成文献检索任务。(2)开展循证护理资料检索。组员进行分别独立完成关于心脏骤停护理干预措施的文献检索,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检索,互相较差数据确认,并最终归纳汇总。(3)实施急诊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环境护理。对急诊病房内的光线、湿度以及温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始终保持空气良好,创造舒适的环境,防止患者受到不良环境的刺激。心理护理。在患者完全清醒后,向患者告知心肺复苏后的注意问题及疾病有关知识,而且鼓励和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情绪,增加患者的康复自信心,降低消极情绪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患者心电监测。心电监护干预在顺利完成心肺复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生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心电图状况。气道管理护理。遵守无菌操作,按时更换呼吸机管路,且仔细消毒,对气管套管连接位置是否出现漏气或者脱落的情况应当反复检查。脑部复苏干预。心肺复苏完成后,将室内温度严格控制在19摄氏度左右,给予冰毯,减少患者大脑再灌注受损以及氧代谢率,对患者身体温度变化进行监测。(4)总结循证经验:对本次急诊循证护理干预进行总结,讨论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修正措施,不断优化循证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气指标、临床转归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 O2)。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操作技能、认知干预、风险防范、病情监测及心理疏导5方面,各项满分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的比较(x±s)

类别

n

PaO2(kPa)

PaCO2(kPa)

SaO2(%)

对照组

35

6.29±1.14

6.28±0.98

84.12±3.46

观察组

35

9.17±1.22

3.75±0.62

91.30±4.52

t

9.527

15.337

6.961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临床转归情况的比较观察组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临床转归情况的比较(例)

组别

n

良好

不良

死亡

对照组

35

12

15

8

观察组

35

17

13

5

χ2

6.521

5.360

7.822

p

0.021

0.035

0.008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作技能、认知干预、风险防范、病情监测及心理疏导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作技能

认知干预

风险防范

病情监测

心理疏导

对照组

35

17.36±1.56

17.46±1.67

18.08±1.78

17.28±1.68

17.43±1.57

观察组

35

19.52±2.08

19.23±2.21

19.66±2.32

19.54±2.70

19.69±1.95

t

6.521

5.360

7.822

5.530

6.5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心肺复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快速有效的建立人工循环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6]。循证护理一套科学的护理方案,此护理方案将科研结论审慎的与临床实际工作内容以及患者的护理愿望和需求相结合,通过查阅科研资料等方式获得有效的支持论据并做为制定护理方案的依据,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由急诊询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东晓,李国贤,李向阳,等.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6):506-509.

[2]王君,何亚萍,安朋朋,等.参附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71-75.

[3]曹慧,王亚华,陈云凤.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9):178-179.

[4]宋秀,蔡利,蔡慧等.循证护理在急诊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94-96.

[5]胡惠娟,赖慧晶,陈巧.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7,38(21):3386-3388.

[6]Liu L, Liu DW, Qiu HB.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China:history and perspective[J].Chin Med J (Engl) , 2013, 126 (10) :1806-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