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梁霞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病例72例,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36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6例予以临床护理保护及常规护理管理。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期间危象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中,采用护理保护可以明显降低护理工作的问题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选取我院72例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病例72例,均知情同意,分组方式是数字表法,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8—88岁,中位数是62.5岁,参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5—85岁,中位数是62.0岁。两组患者资料比较结果是P>0.05。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护士应积极落实各项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并做好预检分诊,快速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急救护理需求并做好患者抢救工作,了解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严重不良症状,例如气道阻塞、呼吸骤停,对患者是否需要开展紧急气管切开进行判断并对患者是否存在休克以及意识丧失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详细记录,若患者属于危急重症,死亡率高,应做好患者优先抢救工作并做好对应护理工作,在转诊工作中,若患者暂时发作疾病且不具有高生命危险,可安全护送并转入门诊,将患者急诊停留工作做好,予以患者对症处理并安全送入呼吸内科。另外,护士应对气管切开、雾化吸入、气管插管、血气分析等护理技术进行灵活掌握。

观察组36例予以临床护理保护及常规护理管理,在参照组基础上,将以下内容添加:①参照相关文件及规章制度,对以上工作进行改进,构建3个颜色区域,分别是红黄绿,对每个区域进入标准进行明确,红色针对存在死亡风险且需要紧急处理患者,做好患者预见分诊以及分区工作。构建应急抢救小组,联动相关科室,最快速度将响应机制启动并确保抢救小组应立即到位,相关科室应做好准备,将绿色通道启动。改进急救车,重新布置,根据护士站位、工作习惯,对急救包放置位置、急救药械放置位置进行重新调整,每日晚班积极落实清点及核对制度。护士应予以患者心理疏导、流程化沟通等常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并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有效减轻,将交接工作标准化管理,根据交接记录单上相关内容,将药械交接、患者交接、信息交接等工作顺利完成,培训转运护士,转运前,将便携式呼吸机准备妥善,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对呼吸机模式进行设定,对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未松动,呼吸机连接后,对气道是否通畅进行判断,在转运期间严密监测呼吸机运行状态并避免管路脱落、管路磕碰等不良护理情况出现。②利用质量改进,对口咽通气管进行管理,对适应症进行良好把握,若患者存在较多胃内容物、轻微呕吐,对吸引进行强化并留置胃管,可下降患者误吸及误咽发生几率,护士应予以患者病情严密监护并在异常发生时开展气管插管处理。在吸痰、换管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拔管[2],或者若未能实施约束护理、气管固定不合格,均可能导致意外拔管,应对培训力度及内容进行强化并促使护士充分掌握人工气道固定、约束固定等技能,利用轮动培训并构建意外拔管紧急处理流程,做好演练工作,置管期间需要注意将皮肤损伤减少并在置管之前做好皮肤喷涂工作,位置是距离患者皮肤5cm,等待时间是30s,自然干燥可得到保护膜,将置管、固定等工作做好并使用柔软短管将受压套住,可减轻压迫程度,构建更换导管标准操作流程并给予处于急诊期患者实施尽早治疗,若患者病情稳定、清醒,予以雾化吸入,在此期间,应科学选择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患者雾化吸入管理进行强化并加强巡视,将患者家属监护作用充分发挥且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若加重咳嗽及喘息,应立即联系临床医师。③健康教育中,重点讲解跌倒宣教,播放视频,内容是预防跌倒及坠床,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知跌倒风险、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监督及清理病区地面水渍,对核查表进行制定,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期间危象均明显改善,对比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x2=5.0625,4.1806,5.0625,5.0625,5.0625)。

表1计数资料差异性对比[例(%)]

例数

跌倒、磕伤、碰伤、

坠床、意外拔管

误吸、误咽、呛咳

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失败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急诊期间危象

观察组

36

1(2.77)

2(5.55)

1(2.77)

1(2.77)

1(2.77)

参照组

36

7(19.44)

8(22.22)

7(19.44)

7(19.44)

7(19.44)

3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是职业伤害事件高发人群,原因在于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长期接触呼吸道病原菌,从而易发生感染。另外,该科室护理人员还需长期与各种毒害性较强的液体消毒剂接触,经常进行注射、置管等护理操作,易发生皮肤损伤、呼吸道黏膜损伤、针刺伤、利器割伤等职业伤害事件。这些伤害事件不仅会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科室管理人员需积极探寻有效护理安全保护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才能保障其职业安全。

呼吸内科日常诊疗及护理工作存在细菌感染的危害,所以护理人员应对病房进行定期的打扫与消毒。由于长期接触患者,极易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这不仅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所延长。与此同时,在护患沟通与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可能会对患者的血液、伤口等进行接触,由此使患者感染发生率有所增加。另外,血液传播病菌还有一个途径,即针器感染,一般医院采用的都是一次性的针器,使用后就会丢弃,以此避免通过针器传播病菌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应十分小心,妥善处理针器,防止针器刺伤事件的发生。

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科室的情况从多方面出发对患者采取护理管理,以此使护理效果得到提升,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所减少,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与此同时,通过临床护理保护措施还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使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得以增强,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另外,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予以重视,对护理人员在岗培训,能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使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得以增强,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临床实践得出,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保护,可获得满意成效。护理期间,应做好患者预见分诊、分区、闭环管理、转运、气道管理、雾化吸入管理、管路管理、跌倒坠床预防,可促使患者护理安全及质量均明显改善。

本组实验得出: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期间危象均明显改善。

综上,将临床推荐方案-临床护理保护运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期间危象,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张佳.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9):80-81.

[2]张月.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