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档案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医学档案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方法探讨

陶海南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251400

摘要: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信息技术已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各个行业、领域,对整个社会的生活、生产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就医学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做好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

关键词:医学档案;标准化管理;实践方法

引言

治病救人是医院的中心任务,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得到高质量的落实。但是,从医院的中心工作任务中,还延伸其它的各项重要工作,如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特别是医院的档案管理,既具记录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充分的现实利用价值,能为临床、科研以及医院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医学档案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管理系统

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来说,目前基础档案管理系统不够完备,对基础档案管理的创新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在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里,基础档案管理的模式还十分落后,基础档案管理创新的工作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实践较为困难。

尤其是对管理人员而言,感受不到档案管理的具体价值与意义,长期在档案管理下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基础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自己的内涵,宣扬自己的价值,以此带动管理人员管理素养、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的综合转变。医学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档案搜集、档案处理和档案调取等档案处理流程中出现了信息遗失、档案损毁的不良现象,降低了企业医学档案信息的价值。在大部分企业里,医学档案管理的模式还十分落后,医学档案管理创新的工作仅仅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1.2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

医学档案管理机制在现代单位的管理过程当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发挥医学档案管理机制作用,完善单位内部医学档案管理机制,有助于单位广大基层员工从旧有的消极工作态度当中得到改变,对单位的日常工作内容产生目的性和目标感,大大提高现有的工作热情。随着企业医学档案管理难度的逐渐增加,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不足以支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高效率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医学档案管理人才,在医学档案管理当中难以指定合理的医学档案管理标准,不能发挥医学档案管理的主动性作用,在调整人力分配时经常出现工作人员能力与工作岗位不适应、不匹配的情况。

2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2.1提高并重视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当前,医院行政、临床等各个方面都在朝向信息化方向转型、发展,力争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医院需认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同样重要、同样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而提高对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加大建设、投入,打造健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在具体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首先需考虑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配置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设备,如档案管理服务器、终端计算机、扫描仪、专用数据存储设备、信息安全硬件设备、专用内部网络等。要发挥信息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优势,以取代更多的人工工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压力,如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智能化的检查,看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是否符合要求等。但需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能自动化、智能化地帮助档案管理工作处理大量事务,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仍需认真地落实自身工作任务,如按档案管理的本质、根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等,对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进行合理、正确的操作,保证信息技术能正确地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事务,确保平台的正常、高效运行,真正在档案管理中发挥其作用、价值。

2.2完善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性

由传统人工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转变,会使档案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在档案管理的制度上也需随之更新,这样才能提高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为此,针对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应完善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首先需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从既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汲取经验,将可用的、适用的制度直接移植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如对档案信息内容的制度要求,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变化,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中,应继续严格执行;其次是需基于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转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等为指导,结合医院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对各类档案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收集、鉴定、整理、编撰、统计以及保管、研究和利用等,做出明确的制度约束。要避免在任何的档案管理工作环节中,出现随意性或经验主义,规范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档案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2.3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标准,促进医院档案共享、利用

医学档案应当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体现和发挥其价值。为此,医院在自身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其它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科研单位等,所有的相关上、下、同级单位建立档案共享信息化体系,一是可在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对彼此开放访问档案资源的途径,予以彼此访问相关档案的权限,对其它单位没有太大价值。所以对这部分私密性的档案,应加强共享访问权限的管理,如无必要这部分档案不应共享;二是可共同建立云端档案数据库,各个单位将可共享的档案上传到云端档案数据库,任由合作单元访问。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需注意一点,就是要在各个单位相互间,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如档案信息数据的存储格式、传输格式、加密方式等,都需统一,避免对档案的共享造成阻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医学档案的共享、利用,使档案可在共享体系内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发挥出医学档案的价值。

2.4加强对大数据的合理应用,提高医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水平

当前,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没有应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这也是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如大数据对档案管理便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医院应在自身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对大数据的合理应用,以提高医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水平。实践中,医院首先需考虑档案管理的大数据存储技术的问题,就大数据的发展现状看,存储技术主要包括NewSQL、NoSQL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等,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基本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大数据存储要求;另一方面,医院要更加专注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建设,这是大数据及其应用的核心,如现阶段大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有机器学习、情报检索、数理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专家系统等。医院可根据各类档案的特点和信息分析需求,应用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医院临床工作、科研工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决策等,提供更加丰富、详实的参考和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在医学档案标准化管理上,需要从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信息搜集和处理、分类管理和存档、安全保障、规范检索和使用等方面着眼。只有如此,才可以很好地解决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推动医学档案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服务于医院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彤,薛梅.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措施探究[J].文化产业,2022(08):1-3.

[2]周广,吕琛欣,赵茂森,等.医学信息技术在家庭医生与居家养老健康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157-158.

[3]李峰.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139.
  作者简介:姓名:陶海南,单位: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出生年月:1988.04,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南,毕业院校:烟台大学,学历:本科,职称:馆员,职位:,研究方向:档案管理,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