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2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分析

付彩凤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评价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后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护理,探究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焦虑(SAS)评分:32.28±4.06分;抑郁(SDS)评分:31.09±3.17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33.10±3.01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95.19±5.05mmHg,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接受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有相对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且可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得到改善。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预后康复质量

前言

心肺复苏后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且伴随一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态,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很大的帮助[1]。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我院所收治的8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后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肺复苏后的相应指征[2];②在本研究前未参与其他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意识混乱无法配合研究。

根据随机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5岁~62岁,平均年龄(43.23±4.13)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6岁~61岁,平均年龄(43.21±4.15)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例如:监测患者的一些生命基础体征、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行急诊护理。具体操作:①加强脑部复苏与心电监护护理:当护理人员完成对患者心肺复苏之后,用湿毛巾湿敷患者的一些部位,比如:颈部、额头等,并调节室内温度,通常在20度左右,有助于降低患者脑部再灌注的损伤状况,此外,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巡视病房患者的频率与次数,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主动通过聊天给予患者关怀和关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在患者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③气道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注意执行无菌操作,用胶带固定插管的近端,也需定时更换胶带,并保证患者的气管是湿化状态。

1.3观察指标

(1)心理情况:判定: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70分表重度焦虑,60-69分表中度焦虑,<59分表强度焦虑,>72分表重度抑郁,63-72分表中度抑郁,<62分表轻度焦虑。(2)血气指标:指标参数分为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通过临床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4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其经过急诊护理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卡方进行检验比较。当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1. 结果

2.1心理状态

护理前组间SAS评分和SDS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S )]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0)

59.39±4.42

32.28±4.06

58.36±5.03

31.09±3.17

对照组(n=40)

59.48±4.46

43.33±4.15

58.38±5.04

42.14±4.99

T

0.0906

12.0375

0.0178

11.8216

P

0.9280

0.0001

0.9859

0.0001

2.2血气指标

经两组PaCO2和PaO2指标相对比,观察组的血气指标要比对照组的更好,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PaCO2和PaO2[mmHg;(±S )]

组别

PaCO2

PaO2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0)

57.23±5.85

33.10±3.01

82.32±4.03

95.19±5.05

对照组(n=40)

57.38±5.83

43.53±4.55

82.29±4.24

87.14±4.39

T

0.1149

12.0915

0.0324

7.6087

P

0.9088

0.0001

0.9742

0.0001

  1. 讨论

目前医疗使用心肺复苏可减少患者脑细胞缺氧性坏死情况,降低患者发生致残和致死的概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不可或缺

[3]。本文研究急诊护理,主要措施是在脑部复苏护理中进行湿敷和把控室内温度可降低脑氧代谢,减轻脑损伤,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电监护,可以优化患者的PaCO2和PaO2两大血气指标,在护理气管中借助胶带进行固定可避免患者咬偏导管,利于预后,另外,在进行生理状态护理同时也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且护理效果也较为显著[4]。在本研究中,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护理后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的评分更低,证明在急诊护理中融合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有一定帮助。

综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通过急诊护理可有效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缓解,同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郭菲菲,王培培,张文文.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245-246.

[2]方竹君.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289-290.

[3]吴贝贝.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疗效及预后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8):295-296.

[4]张发家,许鑫,伍小莉.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