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王家勇

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271600

摘要:责任是个体最基础的品质,学生责任感培养是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就成为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理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做人,勇于担当。

关键词:道德品质  责任感  课内外结合  家校共育 

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责任担当。责任感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道德与法制课堂,实现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不同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家校共育,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体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利用教材,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认知教育与行为引导相结合

培根曾经说过:“责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责任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品质,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小学生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责任,是否能珍视生命,是否能对学业有追求都是其是否有责任感的体现,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他们才能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责任感不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总是推脱责任,不懂得承担责任。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住不明白自身的责任。例如,在学习《干点家务活》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从家务活入手,先想一想:平时家里的家务活都是有谁来干?让学生在回忆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父母是家庭中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接下来,我进一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会做那些家务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心情怎样?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明白家务活应当是全家人共同的责任,而不单单是父母的任务,自己也有干家务的义务,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会更有成就感,因为有担当,有责任,也更容易变得快乐,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让学生学会了“说”而忽略了“行”只有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将理论文字转化成行为能力,才算是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情景活动,让孩子们“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加强对责任意识的体验,将外化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我教育。再通过开展“情景表演”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觉地主动地在实践中完善主体道德人格。让学生在一定位置、岗位的实践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在切身的实践中接受责任感教育,从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责任信念并转化为自觉的责任行动。

二、以史为鉴,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我以课堂为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备课时,找准教材与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课外为辅,由课内到课外,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以课内的思路为主课外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培养什么人”为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设置适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问题,充分引发学生的共情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历史,再根据教材安排,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得解放的伟大心路历程,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被外强侵略到一步步取得胜利,是有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当今的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理应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并立志担负起肩上的重任革命先辈的无私付出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心中的责任感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无私奉献而将来,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将这份使命扛在自己的肩上,这份使命便是我们的责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深意,利用图片、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点出发,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参与到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采用“讲红色故事”“寻找身边的英雄人物”“我向英雄学习”等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了解放,心智得到了启发,思想受到了教育,内心的使命感逐渐养成,责任意识也逐步增强。

三、多措并举,将责任感培养落实到的生活每一处

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比如,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便是自己当下最主要的责任,认真学习,便是对自己负责,也唯有先担负起这一责任,将来才能更好地去担负其他责任。在学习《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寻找校园中的美,然后想一想,是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的这么美?让学生明白: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很多人的辛苦付出,而作为校园中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维护校园的美丽,自觉爱护校园的一砖一瓦,做到“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孩子们宣传责任意识,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示。教学中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从身边的同学入手,着重让学生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提高责任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渐渐树立责任感

责任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更应该担负起自身的教育使命,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明确的目标,在家庭中,懂得关心父母及其他家人,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中,自觉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维护校园秩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长期的引导与教育,在各种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学习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多种活动中,不断树立起责任意识,建立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汪明霞,何百通.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2):12.

2]杨庆堂.浅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22):44.

3]杨爱珍.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生责任感培养[J.中小学德育,20169):63-65.

4]朱彩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J.内蒙古教育,201527):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