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莹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

摘要:目的:针对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病区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29例,西药组33例。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配合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西药组实施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对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54.55%,两组对比,中药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提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结论:应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对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

前言: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普遍运用和人体免疫机制的重建,艾滋病相关腹泻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因艾滋病相关腹泻病因、病原学及机制复杂,临床针对艾滋病慢性腹泻的病原学治疗及对症止泻药物(如奥曲肽、易蒙停、苯乙哌啶等)的西药治疗往往疗效欠佳,易反复[1]。中医药治疗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慢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艾滋病患者长期受疫毒侵袭,伤及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湿邪内阻,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清浊混杂而下,则大便溏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病机多为脾虚湿盛、寒热虚实错杂,病程常常迁延数日数月,必累及肾,继而导致脾肾两虚[2]。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对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应用于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感染病区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29例,西药组33例。

纳入标准:疾病诊断根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3]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和2013年《内科学》[4]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Blot确证试验证实;每天慢性腹泻次数均>3次,每天粪便量增加>200g,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持续时间均>4周。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纳呆、乏力、恶心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电子肠镜检查排除肠道肿瘤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一定可对比性。

1.2方法

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配合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药方:白术、白扁豆、山药、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各15g,党参、茯苓、五味子、葛根、薏苡仁各9g,砂仁、甘草各6g。方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方药均有我院中药房应用煎药机统一煎制,每次服用1包,早晚2次服用。

西药组实施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药物,口服蒙脱石散,每次1袋,1天3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

艾滋病患者的腹泻频次、大便形状和腹痛程度等临床症状。

1.4疗效判定

(1)腹泻的严重程度参照国际通用《艾滋病腹泻评分量表》评价,评分越低说明腹泻症状越轻。(2)便质稀薄、排便次数达到3次/日及以上则判定为无效;便质正常、排便次数不足3次/日则判定为有效。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以百分比卡方对设计数据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以T值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再通过P值的情况区分两组数据的对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中药组

29例

12.89±3.54

5.50±1.78

西药组

33例

12.59±3.49

7.10±3.59

中药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中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

例数

便秘

恶心、呕吐

合计

中药组

29

0(0.00%)

1(1.04%)

1(1.04%)

西药组

33

3(3.03%)

1(1.01%)

4(40.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中药组

29例

5(17.24%)

24(82.76%)

西药组

33例

15(45.45%)

18(54.5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3结论

中医将大多数慢性腹泻归于脾肾阳虚,尤其是肾命门火衰。人身之阳根于肾而资生于脾,肾阳恢复必赖中焦水谷精微的充实,只有恢复脾阳保其化源,肾阳方能得后天之充养,而有生化之机,并使已回之阳得以巩固,温补脾阳对急回肾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苓白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是治疗脾虚泄泻之经典名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助君药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行气和中、渗湿止泻之功。

四神丸出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由二神丸和五味子散组成。两方合之,温补固涩之功皆著,《绛雪园古方选注》谓“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故冠之“四神”。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组成。汪昂《医方集解》认为“久泄皆由肾命门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方中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豆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子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茱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之代表方。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对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54.55%,两组对比,中药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提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中西医协同治疗专家共识[J].中医学报,2021,36(4):773-775.

[2]倪量,王融冰,杨小平,等. 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 15) : 2476 - 2479.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志,2019,4(2):65-84.

[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