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评价的“魅力”——《观察物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浅谈课堂评价的“魅力”——《观察物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马乐晓

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小学    325107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出示学生的背面照片,知道她是我们班的谁吗?

生1:这是她的背面,猜不出是谁。

生2:从衣服上猜可能是王连,如果再告诉我们多一点就好了?

师:你真会动脑筋!请看她的侧面,知道她是谁了吗?

生:能

师:(惊奇地问)同样一个人,而我们所看到的画面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1:一张照片是从王连的后面拍的,另一张是从王连侧面拍的。

生2:拍照人站的位置不同。拍照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画面也不同。

师: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反思   教师进行鼓励性地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处要给予肯定,一句激励性话语,一道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从中体验自己探索到的结论被认可或应用的快乐,品尝到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知道了怎样拍照,让我们一起去拍拍照吧!

(一)观察汽车

同学们观察汽车,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你是从小汽车的什么位置进行拍的照?

2、你拍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汇报)

生1:我是从小汽车的前面拍的,我看到了小汽车的车头和车灯。

生2:我是从小汽车的后面拍的,我看到了小汽车的车尾和车灯。

生3:我是从小汽车的侧面拍的,我看到了小汽车的车门和侧面。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眼睛真亮,从不同角度观察汽车。还有谁想说?

生4:我把小汽车高高拿起来拍,我看到了小汽车的车底。

师:你拍照的方式真独特。

生5:我是从小汽车的上方拍的,我看到了小汽车的车头和车的上面。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

反思   通过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内分工合作,是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反馈评议中,让小组的代表汇报他们的探究的成果,其他组内的同学可以补充想法,思路,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在小组组长汇报的时候,先让其他的同学进行互评,看他说得对不对,说得完整不完整。通过同学之间亲切的互评,学生个个都能够在课堂中大胆发言。

师:下面是同学们看到汽车图,思考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电脑出示汽车图)

生1:娄玉看到的是汽车的侧面。

生2:影影看到的是汽车的正面。因为她是站在汽车的正面观察的。   

生3:彬伟看到的是汽车的后面。 因为他是站在汽车的后面观察的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如果娄玉对面还坐着一位小朋友,他会看到什么?

生4:车的侧面,因为娄玉看到的是汽车的侧面。她对面的同学看到的也会是车的侧面。

师: 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回答很精彩。

生5:对面的同学在车的侧面观察的,所以他会看到车的侧面。

…………

反思: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发现给予及时评价。学生回答的准确,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继续去探索;学生回答错误,给予鼓励,让学生不灰心放弃,继续 争取做好;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带着学生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片段三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1:图1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图1是站在教室的后面拍的。

生3: 图1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站在教室的前面拍可以拍到教室的黑板报和课桌。图中有黑板报的画像,所以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她讲得对吗?

生2:对的,讲得很好,因为我看到图中黑板报上的画像,这张画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师:看来刚才那位同学真有说服力。图2呢?

生4:因为我们看到了大屏幕、门、黑板,所以是从教室的后面拍的。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们!

反思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学习的收获,最后由教师给予评价,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并且通过这种激励的手段,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反思评价:

1、给予合理评价,以探究促发展

这节课大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探究,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出各种物体形状,教学中的结论都是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己评价,老师鼓励性的评价,自己探索,自己总结。由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扩展,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在老师激励性的及时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学优生积极性较高,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组内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带动下,也很快地理解了方法,这样增加了他们成功的喜悦,随之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从而达到了以自主探究促思维发展之目的。

2、了解学生需求,以评价促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课堂上探究问题,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摸不清思维的方向是最大的困惑。所以教师的评价不能经常停留在“很好”“真棒”等肯定的层面上,也应该注意使用恰当的评语,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如果直接点明思考的方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我力求在学生发表了见解之后,对其观点给予评价,以促进他们进一步的思考,这也不失为指引方向的良策,肯定某一学生的观点,就树立起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他(她)说得这么好,我要和他(她)比一比,赞赏某一学生的思维火花,就点燃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炬:“我还能想到什么?用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最终,以真诚的评价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活学生思维的动力,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3、明确评价基调,以需求促发展

《数学课标》提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是学生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一般来说,在完成相同学习任务的时候,学困生要比学优生付出的努力更大一些。而事实上,教学过程中过多鼓励的是表达正确且表现突出的学生,而较少鼓励付出同样努力的、得出错误结论或得不出结论的学生。所以,本节课,在评价的内容上,我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如“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来思考”,“没有回答对的同学不要灰心,只要保持像今天这样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总有回答对的时候”这样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受到鼓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