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开发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基于“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开发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任剑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小学   重庆市 400800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各行各业快速改革,在教育行业,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不管是教师的写作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智能习作教学工具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之一,将智能习作教学工具与小学阶段各个学科写作教学互相融合,能够有效摒弃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化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加入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和写作教学方法也能达到共享,一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在智能习作教学工具背景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有力参考。

关键词:“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读课文、写生字、做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随着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此种写作教学模式已经逐渐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智能习作教学工具的支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突显,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更有助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小学语文写作在线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缺乏趣味性

小学时期处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价值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以及思维能力方面明显弱于成人,再加之学生接触正式教育时间不长,受到家庭教育因素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环节,应当针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词汇运用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在小学作文实践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更加注重词汇应用训练,这也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而小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枯燥乏味的词汇训练任务,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作文课程学习兴趣更加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作文训练过于随意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环节,并未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模式做出针对性优化与针对性调整,同时也并未针对学生发展需求以及作文教学特点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设置具备整体性特征以及全局性特征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安排。这也使得作文教学受到教师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呈现规范化发展趋势与制度化发展趋势,作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作文点评不合理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因此即使是著名作家写出的文章,也需要开展反复修改。著名作家何其芳曾提出:“凡是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人,通常都善于修改文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文开展精准评价,并且鼓励与引导学生自行修改作文,掌握文章修改技能。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写作训练模式的限制与制约,在作文批改环节,力求精细化,这也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都有修凸显,主体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现,大段的删减将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或者在作文当中标注学生的写作毛病,这样不仅教师的工作量明显提升,而且导致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抗拒心理与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更加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展现[2]。

二、基于“智能习作教学工具”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写作教学措施分析

(一)拓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上,教师借助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平台,能够为学生展示关于教材的多种资料。当然,教师借助智能习作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的资料既要满足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资料内容,促进教材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篇课文时,本文为学生讲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但由于学生并没有亲眼看到过钱塘江,因此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有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平台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具体视频,在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下,相信学生也会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再进入到文章、字词、语句的学习时,学生也能在情感共鸣的支撑下,对课文内容准确解读,并把握作者传递的中心思想。

(二)搭建多种平台,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或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并不能达到完善。也因此,在课堂的写作教学中会产生各种教学重点或难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如何借助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平台攻克重点难点,属于备课环节中所要思考的主要内容之一。

1.情景创设

在知识探究之前,教师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微视频、直播、PPT等)创设情景。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激发思考和想象。真实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提出问题时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的选择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2.小组创作

在小组的创作环节,主要借助Classin或钉钉在线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分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作品的创作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能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享交流

分享和交流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到的知识得到升华,二是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通过分享交流,不仅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还可以从他人的分享中汲取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4.写作训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写作方法,并在课余时间或课外活动中完成写作任务。

(三)借助分组竞赛,提高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为合作、自主、探究式,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的要求,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布置小组竞赛任务,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开展小组合作竞赛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智能习作教学工具平台为学生创新竞赛形式,不断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平均水平持平,既要有优等生,又要有学困生,这样才能促进竞赛的公平进行[3]。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打乱座位顺序或改变座位形式,让学生持续拥有新鲜感。最后,教师设置个性化奖品奖励获胜的小组,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五)科学开展写作

点评科学开展写作的点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师选择恰当的评价语言与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产生自豪之情与喜悦之情。在更深层次写作训练环节,拥有更加积极向上、出色亮眼的表现。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应当在写作训练环节,对学生展开精准指导、巧妙引导,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互动与平等交流,使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心与关爱,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达到理想的作文教学效果。其次,小学时期在作文学习环节最为显著的心理特征为希望得到教师表扬,渴望其他师生可以发现自身的写作优点,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环节,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鼓励式语言,使学生感受写作训练的兴趣。要知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像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虽然缺陷较大,但却是上帝最为喜爱的芬芳。”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确保学生在更深层次作文训练环节用积极向上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沈虹."读后感式"看图作文教学策略例析——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71-72.

[2]孙宁,陈莉,周珺妍.南京都市文化圈背景下郊区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以南京六合区农村小学为例[J].科教文汇,2021(19):162-163.

[3]林清.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高年级情感作文教学浅思——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为例[J].教师,2020(24):41-42.

本文系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区级课题《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习作助学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研究》(课题编号:WS2021-17)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