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赋能:利用图谱激活教师发展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主流赋能:利用图谱激活教师发展动力

郁川萍  

海盐县三毛幼儿园

摘要在当前全面建设课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尤为重要。现如今改革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首当其冲。本文根据幼儿园实际,以教师的自身成长需求为前提,以图谱赋能的方式,主要从三方促能站三式提优层三台显质着力启动个性化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从规划图谱、发展图谱、成长图谱出发,形成团队主渠道建构,产生研究即时性行动、促进教师结构化反思进一步挖掘适宜的生长策略全面激活教师内执行力、延展力、评价使教师在研究过程获得经验积淀,能力生长和素养提升同时多措并举改善与提高幼儿管理与教育质量,推动园本课程改革走向内涵式蝶变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赋能;图谱;教师发展动力;

一、三能站——借助规划图谱激活教师内执行力

(一)形成行走坐标站找准核心主线轴

行走坐标站主要是教师进行自主申报式抱团,将课程着手点落在可有处而展开研讨的一大主阵地。此阵地,教师主动认领行走课程微专题,组织感兴趣的教师合力开展一系列的深度研究与研讨展示,使更多教师获得输送能量全面构建一种设计思维行走主线和坐标布局行走坐标站课程团队有了以上规划愿景图后,主要围绕行走课程,从一公里以内的田野资源、村庄资源、山脚资源出发,进行规划讨论与汇智聚能五步规划下,教师进行行走课程的创生实施,找准核心主线轴,深度支持幼儿在真实生活中获得一段场景探究学习。

(二)形成具身联动站驱动关键层级

具身联动站主要是教师进行自由联动式抱团,将课程聚焦点落在可为处而展开研讨的一大主阵地教师团队通过具身体验来站稳儿童立场,团队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图谱,进一步去关注儿童在所有阶段中的各种思维变化,这是一个揭示课程实施线索、展示幼儿深度思维发展的完整过程

具身联动站教师团队的规划体现了联动的特点。她们结合食+课程专题,挖掘学校、社区、社会三层级中的食+课程内涵点基于此,具身联动站的出现重在支持教师提升教育全景式站位,展开新一轮的深度探讨与具身实践。五步走吸引了更多年轻教师去挖掘每个食+活动背后可挖掘的意义,无形中推动思想和行为的蜕变

(三)形成目的想象站,聚焦靶心问题库

目的想象站是教师进行自发邀约式抱团,将课程发力点落在可及处而展开研讨的一大主阵地。此阵地,教师团队在做规划时,大胆尝试成果先行实景在前的理念,这是一种便于教师抓住小口子、迈出小步子、研出小点子的规划方式,让教师共同走向带着严谨思维的研究之路。

目的想象站教师团队围绕项目课程专题,共同跨出挑战与创新的第一步,对新课程进行强而有力的展开。积极呼应的激活方式,引领教师发现、筛选、瞄准幼儿的靶心问题,从而缩小问题视角,瞄准问题症结,着眼问题增值,提升教育规划能力和把握研究方向的能力。

二、提优——基于发展图谱激活教师内延展力

教师对课程研究并及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寻求自身专业发展时,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发展就自然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促进支持教师提升内延展力。当教师团队有了明确的规划图谱之后,具体如何实施和深入开展成为重点。本文通过三式提优层的建立,引领每个课程教师团队做好发展图谱,展开更多即时性行动,使得研有范式、教有抓手、行有特色。

(一)创新在场浸润实践范式呈现发散与多向策略

行走坐标站创建以来,教师群体基于发展图谱,创新在场浸润实践范式,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困惑和需要中找质疑点,争创新点,慢慢产生一种自身教育体悟,一种自觉、自愿、自发、自强的行为,保持一种持续研究的积极状态。实践交流时,每一位教师对问题的思考特别关键,教师思考立体化是一种重要呈现。

实践现场,看到教师切实可行的围绕发展图谱进行有序实施。当图谱产生关键作用后,积极探索发散与多向策略,支持教师敢剖析问题,敢深入思考,敢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敢把握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延伸性问题,从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程研究实践,不断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使教师产生共鸣与内省。

(二)创新层级推进实践范式提炼转化与外延策略

具身联动站的出现,吸引了更多教师去挖掘每个食+活动背后可挖掘的意义,无形中推动思想和行为的蜕变。在联动过程,教师也在反复推敲正要实践的发展图谱,创新层级推进实践范式,其探究触角伸的更远,体现在教师共同食+活动的细化、分解支持幼儿达到深度玩、深度学的境界

有了具身体验与联动实践教师对图谱的运用与开发有了新的认识。深入开展中,发展图谱为教师反思自身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凭借。由此挖掘转化与外延策略进一步明晰实践意义、理解实践内涵、把握实践要领、保证实践效果,促使教师储备满满的研究能量。具身联动的建设,最大限度的激活了教师内在潜力优势,充分发挥了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成果先行实践范式生成链接与迁移策略

目的想象站中,教师也有自己的发展图谱,大胆地创新成果先行实践范式,在实践中拥有了乐于突破、敢于挑战、善于创新试验精神教师被动走向主动,成为自我建构、自我激励和自我实践的主体

发展图谱体现了教师的课程定位,同时是教师从接收者转化为思考者、决策者、实践者的新途径。图谱的改变,范式的创新,其中链接与迁移策略使得教师感受到了共同成长的快乐。实践下来,教师参与积极性变大了,也更好提升教师的一种自我反思、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更个性化,与课程实施形成相生相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三、显质——依托成长图谱,激活教师内评价力

把课程还给教师的过程,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自主反思,使教师有效地投入下一段新课程开发的过程,在课程评价中获得专业发展。本文通过三台显质圈,支持教师立足成长图谱,进行结构化反思和有意义的评价,不断构建评价生态保障的赋能评价圈层,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价值观,提升教师内评价力。

1.借助微故事平台,展开以小见大型评价

微故事平台,主要是教师每月梳理教师成长图谱样本,讲述日常儿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故事的小型平台。借助微故事平台,每月开展细小、灵活的分享会,支持教师讲述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微课程故事,引发教师在寻常中发现特别,在凡俗里解读精彩,在分享中论评价。此评价让老师意识到:评价幼儿兴趣是一方面,还要进行对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做深入评价,不断促使教师想评能评,各抒已见,共享经验,寻找差距与不足,使教师养成追问意义的专业思维习惯与评价能力。

2.借助趣论坛平台,展开同屏共振型评价

趣论坛平台,主要是教师每学期挖掘团队成长图谱样本,对团队内驱力提升故事做出梳理归纳并汇报发布的中型平台。借助趣论坛平台,重在对怎么做进行评价。通过开展成果发布论坛等不同主题的草根研究论坛,树立研究典范,寻找展翅的过程和亮点,总结提炼展翅创新举措,引领教师深入解读,用评价的方式看待课程质量,从而在最近发展区内做适合自己的研究与评价力争找到一个个评价后产生的新起点
3.借助妙节日平台,展开内引外驱型评价

妙节日平台,主要是每学年分析教师群体成长图谱样本,开展有仪式感的大型研究交流平台。借助妙节日平台,重点对为什么这么做进行评价。通过启动实施科研节、读书节、展示节等项目,在行动与研究之间实现更多衔接,使每一项研究根基在幼儿的主动探究使每一研究都具有专业知识的引领,使每一项研究经历一种实践的磨砺,一种破旧立新的改变,从而实现一种蜂拥而至的评价,评价成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感而发,让评价成为课程内涵发展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梁慧娟.聚焦过程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教育部,2022.2.

[2]韩艳梅.课程建设进入读图时代.[J].上海教育,2019.11.

[3]韩智.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循本思考[J].早期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