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的意义与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的意义与路径

陈新慧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阳光小学  252525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为其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滋养。基于此,教师要从夯实思政教学基础、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的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思政;课程融合

一、引言

要想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而找到两者融合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要多了解、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思政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正在形成,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意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政治意识。首先,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由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相似,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诚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择“诚信”这一传统美德作为思政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要让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请学生说说这些姓氏的来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还能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观看有关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并配合背景音乐等为学生呈现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画面或图片资料。

三、创新思政教学方式

新时代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因此,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将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社会功能与学科教学功能有机结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在小学思政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其与思政课堂相融合。比如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故事为线索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

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的融合,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展“我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可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生肖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了解生肖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特点,并以“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分享会,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故事。通过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知、理解传统文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出真实的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堂中来。情境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播放有关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通过观看“春节”节目,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氛围和浓郁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情境式教学丰富思政课堂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的融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为学生呈现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逼真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境。

五、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其民族自豪感,并坚定其爱国主义精神,使其逐渐成长为知书达礼、积极向上的优秀公民。教师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的引导工作,通过夯实思政教学基础、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堂中,使小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琳.思政视域下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J].西部皮革,2023,45(04):15-17.

[2]张吉.课程思政理念下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建筑结构,2023,53(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