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李佳

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  252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自愿护理干预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其中,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10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受护士分层管理的105例孕产妇为实验组。对比2组孕产妇护理管理工作成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护理服务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护士实施分层管理的介入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

前言:

医院妇产科工作较为复杂,科室风险大,周转速度快,医护人员工作中易产生一定问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妇产科的工作管理是十分重要。护士分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对人员进行合理培训和科学分配资源,并根据护理人员实际胜任情况赋予不同的功能,突出护理工作全面性,在强化细节化管理中重视护理过程质量控制。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志愿护理干预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排除标准:1.很难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交流;2在进入科室之前曾接受过其他的治疗。其中孕产妇105例,分别于2020年4月份和2021年3月份进行常规护理管理

对照组20~36岁,平均年龄(30.61±1.40);孕龄34~42周,平均(38.62±1.40)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受护士分层管理的105例孕产妇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平均(30.42±1.44)岁;孕龄35~40周,平均(38.60±1.44)周。所涉护理人员14名,全部是妇女;年龄22~45岁,平均(32.45±1.40)岁;工龄为1—21年,年平均(12.41±2.41);本科以下学历5人,本科以上学历9人。有关干预方案在执行前得到孕产妇及家庭的赞同。这项研究满足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需要。

(二)方法

第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上岗前接受岗前培训,跟高年资妇产科护理人员一起了解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孕产妇的需求。2)孕产妇住院时,考虑到科室床位空闲和孕产妇的需求,采取单一的包干的护理管理制度。3)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评估,并把技能评估结果和护理人员绩效奖金联系起来。

实验组由护士进行分层管理。1)特级护士:大专以上学历,中级或以上职称,护龄在15年以上的护士。任职期间具有科研能力或者获奖情况,年发表优质护理论著至少1篇。相应的职务是护士长助理员。其职责是制定科室护理人员的配置方案,功能,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检查指导各个病区的管理和护理工作,解决护理投诉和纠纷。2)1级护士:本科文化程度,护龄≤4年,大专文化程度,护龄≤6年,护师服务年限≤3年。每年向核心期刊发表表1篇论著或非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篇。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90,护士年终综合绩效考核评估等级均为优。

3)责任组长。其职责是:负责本组护士的排班和工作安排,参与和指导病区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和特殊检查。监督二级护士严格遵守医院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的要求,并遵医嘱执行有关护理措施。对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委派带教护师协助护士长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帮助解决护患纠纷。4)2级护士:本科文化程度、护龄≥3年、大专文化程度、护龄≥4年、护师服务年限≥2年。

4)每年至少印发表1份文件。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85。其职责是:由责任组长领导,遵医嘱进行有关护理操作、撰写护理文书、对实习生实施带教。5)3级护士:本科文化程度、护龄≥2年、大专文化程度、护龄≥3年或者获得护师职称的护士。每年至少印发表1份文件。护理理论培训和技能考核得分≥80。工作职责是由责任组长领导并遵医嘱连续护理孕产妇。排班时由于分级原因造成护理班次缺额的,高等级护士应当补排低等级护士的排班,低等级护士不排班。护理人员都取得了护理资格证后,走入工作岗位。

(三)观察指标

对比2组孕产妇在住院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四)统计学的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用χ2检验(%)来表示,组间比较。将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护理服务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不良事件(例)

护理服务投诉 [ n(%)]

跌倒

输液渗漏

用药错误

总发生 [ n(%)]

实验组

105

1

2

0

3(2.86)

4(3.81)

对照组

105

4

4

5

13(12.38)

18(17.14)

χ2

5.386

5.471

P

< 0.05

< 0.05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投诉率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实验组

105

6.56±1.23

1340.54±1.22

对照组

105

8.65±1.20

5110.54±1.26

t

28.652

10.518

P

< 0.05

< 0.05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xx ±s

三、讨论

妇产科作为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工作存在着烦琐复杂,风险高的问题,所以,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过去对妇产科护士的管理较多的是采取常规的护理,而常规的护理是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管理中护士是被动的,工作积极性差,造成护理工作效率下降,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选择更高效的护理管理方式至关重要。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是指按组织层次对护士的责任进行分类,构建新型权,利,责相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规范了护理工作的范围,确定了护士的工作功能,使岗位工作的责任,技术要求与对护士进行分层次的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护士分层管理是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和护理能力(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护龄,论文的发表等)差异而实施层级管理。特级护士对全科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其他级别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护理工作的辅导。一级护理人员以危重症孕产妇和特殊检查为主,实施护理干预。二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三级护理人员的带教,帮助三级护理人员遵医嘱做好护理干预措施。三级护理人员实施妇产科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时,完成对孕产妇的病情监测工作,根据需要书写有关文件。各级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比常规护理管理更加清晰明了,能够有效地避免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护理干预时发生干预不到位或者干预过度等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张玲敏研究建议,对比护士分层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的实施情况,孕产妇及其家庭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有显着性差异,护士分层管理组孕产妇及其家庭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

结语:

总之,妇产科护理管理护士分级管理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妍,肖艳玲,周聪 . 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对艾滋病护理人员的影响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5):488-489.

[2] 邹启英,代淑玲,杨梅,等 .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 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