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前测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学情前测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中的应用

郭艳珊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364000

摘要:随着小学教学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改善教学的方式,可通过学情前测来加强教学效果,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结合学情前测进行介绍,提出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可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提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完善的条件,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情前测与预习有着相似的特点,但是相比传统的方式,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及兴趣、习惯等方面情况,结合其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教学的优化提供相应的依据。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加强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效开展学情前测,为数学教学顺利进行带来保障。

1学情前测概述

1.1学情前测的概念

学情前测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内容进行了解,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预测后续教学的顺行度[1]。在过往教学中与学情前测之间相似的形式比较多,而这种模式重视度学生学习思想的启发及引导,可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在学情前测的实施下,可积累更多的经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了解,也可使教学互动效果加强,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1.2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意义

1.2.1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学前前测中应以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培养来进行测验,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以更好地开展学习。教师通过对测验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并且及时控制学生过度发散的思维,避免学生被兴趣吸引而脱离原本的教学实施期望方向。通过对学前前测的实施,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更好地形成,为其数学学习带来帮助。

1.2.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情前测可实现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及新知识的展示,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设计得到优化,一般在教学中涉及到了课堂练习,教师可借助学情前测来展示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使其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在前测中可形成一定的理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更快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带来了保障。

2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借助学情前测明确教学起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起点明确,为教学的进行提供指导,可使教学顺利地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起点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带来帮助,可借助学情前测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及实际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支持[3]。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个学情前测问卷,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设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2.8、3.1、12.6、5.8.......这种数叫什么数?”;第二个问题是“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数?能否将这种数读出来?”;第三个问题“能否在一条线段上标注出0.3?如果将1元看作一条线段,该如何将0.3元标注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明确教学的起点,在学生正确答对问题后,对小数概念进行总结,并且从读法开始进行教学。借助该方式可检测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学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使教学得到合理设计,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可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2实施学情前测细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仅重视教材的内容,还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探究及思考,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学情前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人教版《年、月、日》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预习分析法来进行学情前测,准备好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先让学生根据年历表将2020年与2021年中每月的天数填入到表格中。之后,让学生数一数每年中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并且思考分别称为什么月?可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找到特殊的一个月,说出它有多少天。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年月日学生有哪些了解[4]。在学生将问题完成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与其情况相符的目标,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比如,针对前测结果优异的学生,可引导其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且探究判断闰年的方式;对于前测结果比较差的学生,可鼓励学生继续对年历表观察,将其中的规律找出,以深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通过对目标的合理制定,可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也可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

2.3以学情前测设计实践活动

学情前测可使学生转换自身的学习思维,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应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知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转换自身的思维,以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观察物体》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的立体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其外形,并且认知物品外形的特性。在学习周长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在学情前测中可让学生取出书包中书籍之外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说出其形状,并且让学生用笔简单地画出不同角度的物体特点,之后让学生使用软尺对画的轮廓线进行测量。还可让学生找身边形态大致相同的物体进行绘画,学生可寻找立方体或者球体,或者直接在讲台前展示物例,为学生提供参考内容

[5]。在活动后教师可提问学生对测量的感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立体物体的特点,并且对不同形态的物体的测量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针对铅笔盒等物品的特点进行测量,可使学生获取到物体的尺寸数据。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测量的结果,使用直尺绘制与物体规格侧面相近的图形,并且在绘制过程中考虑长与宽,比较估量的数据。通过对这种前测活动的进行,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周长计算方法,并且对立体物体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也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可借助学情前测来推动教学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借助学情前测明确教学起点,实施学情前测细化教学目标,以学情前测设计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有效应用学情前测方式,为数学教学的实施提供帮助。通过对学情前测的全面开展,可使数学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使数学教学得到创新。

参考文献

[1]姚文涛.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浅论[J]. 小学生(下旬刊),2023,(02):37-39.

[2]施昊辰.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研究——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1):72-74.

[3]郑真真. 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读写算,2022,(24):57-59.

[4]陈春亘. 基于学情前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案例研究——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J]. 新课程研究,2022,(07):95-98.

[5]陈晶晶. 做好学情前测  优化教学结构——小学数学中学情前测教学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6):32+3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常规课题《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学情前测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05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