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创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创新探索

陈姗姗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实验室检验检测活动的实施需要有安全管理来保障,这是要时刻保持警醒的工作。文章围绕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现状,探讨了安全环保制度的构建、安全环保教育的加强、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以及智能化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的创新等,希望能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稳定发展给予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实验室检验工作开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实验室的规模由此扩大,数量随之增加。新时期的实验室不仅数量多,又比较分散、独立,使用次数频繁、人员又比较集中。而且各类精密仪器设备较多,涉及的材料又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等。在实验进行中,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与附近环境都会由此受到威胁,所以,管理和创新实验室安全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1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1.1实验室基础设施层面

第一,基础设施资源不足,既有设备仪器更新缓慢,存在超出使用年限的情况。另外,一些实验室经过长期使用,相关设备老旧,难以支撑实验室的高速运转,对操作人员与附近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第二,空间规划力度不够,不仅狭窄拥堵,还存在物品与设备堵塞安全通道的情况。并且未合理地划分实验室各功能区域,导致储存空间、实验空间以及休息空间等混合应用,由此埋下许多风险隐患。

1.2实验室管理层面

第一,实验室管理欠缺相关制度的支撑与奖惩方式的激励,难以使实验人员与管理人员有足够的重视。

  第二,安全环保责任体系不健全,管理者的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缺少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与管理培训制度,使得实验人员欠缺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遇到突发问题,也不能立即采取措施给予补救处理[1]

  第三,实验室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既有监督责任未得到有效地落实,使得所有管理人员都不能认清自身在安全与环境管理中所要承担责任。另外,在年度考评中未将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其中,致使所遇问题不能得到尽早的解决。

2实验室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探讨

2.1构建安全环保制度

实验室应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遵循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与环境管理制度与流畅的实时规程。举例来说,针对理化实验室,应该严格遵循安全环保管理条例制定健全的操作模式,比如,安全管理基本条例、环境保护基本规程、废料处理记录、有毒有害物品购买、领用与处理记录等。通过这些重要举措的落实来实现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制度化与科学化。组建专门的安全和环境监督管理小组,全方位监督此方面的工作,防止相关工作因交叉产生问题。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对相关责任书进行签订,确保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形成层级责任制度。

2.2强化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

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相关事故的发生率。所以,针对出入实验室人员,实施安全环保培训,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出入人员必须具有安全环保合格证。在相关教育培训上:

  第一,由专业人员详细指导安全环保操作规程,之后集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2]。若具备VR模拟条件,可虚拟设置试验室关卡,实验室人员通过虚拟环境真实体验难以进行的实验操作,使实验更为直观、生动、真实。

  第二,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应确保常态化与多元性,比如,实验室消防演练、VR应急逃生模拟训练等。要求实验室负责人针对内部全体人员组织安全环保培训与学习,由此较大程度提升所有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2.3构建安全防御体系

  对实验人员来说,安全防御体系属于重要的保护屏障,基于预防为主。

  第一,可利用定期自查与互查等方式,分析与整改安全与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超过使用年限仪器设备的检查等,一定要确保第一时间做报废处理。在特殊时期,应该实施行政与管理的双人值班制,在此期间,应该做好紧急事件的应对工作,将所有风险灭杀在源头。 

  第二,实验室管理者应该结合自身实情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其中要涉及到高毒物品泄漏、病毒安全、机电安全与意外事故处理等紧急预案。由此提高实验室人员紧急事故处理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等,能够确保实验室发生时,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相关损失。

2.4创新智能化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

  第一,以智能化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基本安全准入管理,其中要涉及到防火知识、逃生知识、安全管理规章与条例等方面的课程。参与人员囊括所有实验室工程师、技师等,都要通过考核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展开相关实验。

  第二,针对各类检验、检测具有的特征,构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体系,其中,要涉及应用仪器设备具有的性能、操作规章与流程等,都要全部了解与掌握[3]。在培训内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获得实验室门禁系统的出入资质。这能够为所有层级实验室人员增强实操能力,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创新给予重要保障。

  第三,针对实验室人员与环境实施智能化监控,并与物联网硬件有机结合,打造智能化的实验环境,为开放性实验室做好安全保障。其中涉及到如下几点:首先,实验室门禁可将人脸识别与一卡通有机融合,杜绝冒用进入实验室的情况,扰乱实验室工作秩序。其次,在实验室内安装高清摄像头,360度视频监控出入人员与实验操作,特别是实验室的夜间,将各类隐患第一时间反馈出来。若条件允许,可将摄像头同实验操作台相连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安全与环境管理属于重要的工作保障,要时刻处于警醒之中。所以,应该构建完善的安全与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安全防御体系以及创新智能化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等。但更要高度重视的是,应该使实验室所有人员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实验原则,拥有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管理意识,将安全风险灭杀在源头,真正意义上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促进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和长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郝林琳,杨丽.“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8):209-210.

[2]郭颖奇.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06):74-75.

[3]张袁媛,王川.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数字化用户,2018(2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