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邱晓莉

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276034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对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的过程,能够找准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立足实际工作,逐步修改、重构相关管理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功效。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能够提升班级工作质效。小学班主任需要吸收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果精髓,科学整合各类管理手段与要素,深入研究管理策略,坚持“以爱育人”,方能做到“润物无声”,为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

引言

在小学班级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初始阶段,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因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讲,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与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因此,要使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

一、班级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属于管理学术语,是一种文化、理念,彰显了社会分工、服务质量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原有制度、模式、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班级管理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以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高质量的管理活动,由此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体系滞后

班级管理制度是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教书育人途径,如果其渠道不平坦且目标不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受到了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不断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并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优化制度,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需要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并利用新技术来指引工作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新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班级管理涉及理论范畴相当广阔,涉及教育科学、心理学、管理学及其边沿专业等,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班主任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与班级管理需求。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或者依靠个人主观经验管理班级,对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和班级管理规则等了解不够,班级管理水平较差,师生关系紧张。同时学校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并不注重,觉得没必要把资金与时间投入到班主任专业技能的培训。年轻教师在进入社会后,所掌握的管理知识相对较少,如果不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是很困难的。此外,由于受教育的影响,社会、教育部门、学生家庭都把升学率当成了衡量老师和学校的重要指标,而作为班主任,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三)学生与班主任关系逐渐疏远

师生之间应当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由此实现教学相长,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降低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原因是师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沟通较少,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也缺乏交流,学生仅根据教师指令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没有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导致班主任难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师生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变得紧张。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形成系统的班级管理体制

在实施学校管理制度中,班主任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小学时期的孩子年纪比较小,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如果缺乏适当的管理学生就容易出现某些不良的观念和做法。不过,如果班主任运用强硬的管理手段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才能无法得以培养。在这样的情形下,班主任可把柔性管理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流程中,给学校提供一些管理的意见,全面考虑学生的思想,这样使管理变得人性化。班主任在建立管理制度时,也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主题班会。在进行主题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表达一些自我的要求。在形成系列的规章制度之后,班主任就必须严格地依据规章制度对学生实施管理,并在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公平性原则。在实施教学班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是公平的,要共同执行班集体中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信服于班集体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并严格遵照班集体管理制度的规定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发展小学班级管理创新体系

首先,要根据学年来制定一个班级管理创新项目。例如,当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时,班主任应该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并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为目标,指导他们积极参与管理;班主任应该致力于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可以组织实施各种班级管理创新项目,使这些项目更具个性化,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然后,以小学班级管理创新成果为指导开展教学科研,通过实施教学科研成果提升班级管理形式,促进学生班级管理创新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精细化,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精细化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可以让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使之充分信赖班主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情感可以驱动学生高效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进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当用爱感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积极利用课后沟通与课堂提问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意识,使学生能够合理阐述自己想法,及时向老师报告各种突发情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总结知识,在班务中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劳动方案,在生活中提倡向先进个人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班主任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利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良苦用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

(四)提高素质,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日常言行要高标准严要求,以自己的亲身示范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其次,班主任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这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带动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另外,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其他学科老师共同参与,充分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与他们密切协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最后,在管理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通过创新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坚持“以爱育人”,明确角色定位,完善评估体系,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润物无声”。班级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相关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态度,打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225.

[2]刘红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教师,2021(4):3-4.

[3]张钰.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协同者:谈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师,2020(27):25-26.

[4]耿倩倩.让学生在纠错中成就“美丽”:小学班主任工作技巧漫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9(3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