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观

王涛

贵阳铁路工程学校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思想,为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善用大思政课,建设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铸魂育人的政治观、一盘棋的整体观、同频共振的协同观、全时空的开放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观

引言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新时代,“大思政课”这一重要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改革方向。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课放置于广阔的格局、阵地、目标、作为中,实现思政课由课堂小空间拓展到社会大空间,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完成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向。

1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加明显,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都建立了多边合作关系,这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但也造成了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化,导致大学生所生活的校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各专业优势互补的作用下,增强思想政治育人内驱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以此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是党在新时代的重大教育决策,有效解决了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问题,对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作用显著,能够最大限度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环境适应力,使高校拥有足够的力量迎接全球一体化发展格局下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2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观

2.1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结合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理论课。其一,思政课的“知识性”涉及内容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近现代史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不是要忽视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人价值的实现在人格上的体现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言论,倡导“知德合一”的学说;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高校教师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理性和透彻性分析,帮助学生建构起基本的社会认知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价值指引和判断,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与道德判断。其二,要重视思政课的“价值性”。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是价值的引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个困惑的过渡期,遇到一系列人生课题,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从被庇护者到独立生活的人……他们要不停地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生活?什么样的人生有价值?”信息化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传递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在众多信息中不慌不乱地找到主心骨,构建好自己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对基本理论的认知、价值判断,明确个体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准则,进而将其内化为一种信念,指导实践。正如孔子所言:“言必信,行必果。”“大思政课”应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同构,丰富思政课的内容与载体,运用各类教育资源突破时空界限,启迪学生的心智,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而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完善和健全人格。

2.2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大思政课建设涉及不同主体、课程、平台、方法、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因而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好整体设计,不断完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出台的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文件等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各地制定规划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2.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教育各个环节,教育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教学理念,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中,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人兴趣等都发生了变化,善用“大思政课”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大思政课”在建设过程中,应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以及情感状况出发,意在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政课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将学生个人实际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相结合,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转变彰显思政课的理论意蕴,提高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参与度,与时代同进步。为了适应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特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学生人生迷茫时,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支持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疫情防控、深入农村支教等活动,帮助学生发挥自我价值,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走进社区,在实践中将育人目标呈现出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切实发挥育人效力。

结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虽然其当前阶段的实践成果斐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始终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依托高素质水平师资,健全保障系统、完善监督评价、优化课程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钱志远,张洁.“扎根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参与观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2):53-57.

[3]郭永园.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的协同育人体系建构:基于全国2400份问卷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11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