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桥段,助力精彩课堂——记《复制与变化》优质课比赛课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经典桥段,助力精彩课堂——记《复制与变化》优质课比赛课例

罗波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案例背景】

镜头一:未上公开课的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复制与变化一课。

师:美丽的校园,你们觉得是怎么样的?

生:有整齐的教学楼、树木、花、鸟、喷泉,还有很多的同学……

师:老师手里有这样一幅图,你们可以给它做怎样的改造,让这幅校园图看起来更加生动、漂亮呢?

生回答

……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多变出一些一样的事物来。那怎么变出来呢?这就是复制与粘贴的奧秘了。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己尝试研究

请生上演尝示成果

……

师:请同学们保存作品,上传魔灯平台相应课程。

【镜头二:改进后的教学】

一节好的课,情境必须有始有终,包括课前谈话,它要为后面的教学内容而服务,而不是孤立的。如果能够做到课未始趣已生,那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巧用经典桥段,运用快问快答的游戏环节,将学生们的兴趣激活,同时该环节也为后面的新授内容埋下了伏笔。

一、巧妙提问,激趣抢答

师:咱们来玩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好不好?

孙悟空他们来到火焰山,可无法再继续前行,最后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芭蕉扇)

芭蕉扇是谁的?

铁扇公主是谁的妻子?

孙悟空第一次去芭蕉扇有借到吗?

孙悟空第二次变成了什么,借到的是一把假扇?

孙悟空第三次变成谁的模样,骗得了真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变成了谁取回了芭蕉扇?

孙悟空得知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模样拿走了芭蕉扇,气的是火冒三丈啊,要知后续如何,静请期待

二、助力悟空,勇斗牛魔王,夺回芭蕉扇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是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

请生带领同学们用画图软件打开图片,一起进入战场。

师:瞧,现在孙悟空与牛魔王两个人杠上了,可势单力薄的孙悟空可能胜算不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

本想应该会有很多答案,比如自己画孙悟空、请其他神仙一起帮忙,结果鸦雀无声……先前活跃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死寂。此时我将平时试教时没有用到的预设问题提了出来,巧妙点拨,老师记得故事中的孙悟空拔了一根猴毛,然后吹了一口气,会发生什么呢?

生:变出了很多很多的孙悟空,一起攻打。

师:是呀,那么如何变出很多很多的孙悟空呢?

学生的思维遇障,老师及时地巧妙点拨,不但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重点,也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得以继续深入思考问题。比如这个片段中如何帮助孙悟空打战败牛魔王的问题,笔者巧妙的用了同学们看过的动画片中的桥段“孙悟空拔了一根猴毛,然后吹了一口气,会发生什么呢?”学生立马就知道变出多个孙悟空,很自然的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与探究学习“复制/粘贴”的方法,个别同学通过自主探索成功得变出了多个孙悟空。

三、助力悟空,扑灭烈火,拯救火焰山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探究,去发展。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孙悟空终于打败了牛魔王,取得了芭蕉扇,赶赴火焰山,可火势实在是太猛了,该怎么样扑灭火焰,让它从画图软件里消失呢?

经过自主探索、研究,部分学生将火焰扑灭了,在笔者请学生演示过程中,第一位学生的方法是这样的:他将旁边美化的云朵进行了复制,粘贴到了火焰上进,进行的覆盖式的灭火。虽然这种方法从本质上看是没有问题,火焰的确看不到了,被扑灭了,但实质上呢?如果按图层的分析角度上去说,它是没有被扑灭的,只是被遮盖而已。

看似无疑,实则有疑。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只有质疑才能另辟蹊径,才能让思绪更活跃,让想法更创新。在设疑问难处,停一停,想一想,让学生拾级而上,螺旋上升,将知识慢慢地、逐步地认识到位,从而掌握了本课的重点。

四、助力悟空,播种植被,美化火焰山

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喜欢发现、探索和思考。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在结尾环节利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放飞想象,憧憬心中美好的画面,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师:经过同学们的帮助,火焰山的火终于被扑灭了,那么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以后会出现怎么样的景象呢?

生:火焰山恢复了往日的美景,绿意盎然。

……

五、恢复原貌,师徒重新踏上西行之路

教学结束之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全面的回顾整个故事桥段,梳理重难点,借助学生作品引导高阶思维(不同窗口之间的复制/粘贴)。情境始终,课程完美收官。

反思:

    1、镜头一的课堂环节显得非常“朴素”,虽然能实现本课的重难点,但犹如一杯没有味道的水,激不起“喝”得兴趣,索然无味,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容易打动人心。而镜头二完全相反,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经典桥段《孙悟空巧巴焦扇》,在课前活动中就吊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知识与难度螺旋而上,环环相扣,在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牢牢着吸引着学生的思绪,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着,思索着,实践着,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堂教学。不难看出,镜头二运用情境教学,让情境有始有终,而不生硬,显得自然有趣,而又融合课程需要,这使教学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美感。

2、镜头二的课堂教学还反映着教师的课堂机智。当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没有得到学生很好地反馈时,不是心乱如麻,慌张不知所措,而是寻找学生容易联想的画面,既而回归问题本质。就如镜头二中教师用“记得故事中的孙悟空拔了一根猴毛,然后吹了一口气,会发生什么呢?”这样的一个引导问题,立马让学生心灵神会。

3、镜头二是笔者市优质课比赛课,给在场观摩的老师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课活而有趣。但笔者却心有遗憾,虽然课整体感觉上不错,但还是缺少点深度,如果能更自然地讲解清楚“复制”与“粘贴”的奧秘所在,让课往高阶思维上去思索,而不是停留在低阶思维,也许这节课会更出彩,成绩会更好。但遗憾谁说不是一种美呢,因为存在遗憾,才会更努力地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