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实践

梁东

广西南宁市华强路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辅助和支撑。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成功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做资源整合、情境创设、模式应用、互动组织、训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助学效果显著。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让信息技术达到最佳助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践

引言

新时代、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已成为千家万户的常备工具,而今,信息技术也已经应用于学校教育。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教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更轻松、更灵活。信息技术与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有效融合既帮助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生活经验,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让教师的教育方式由单一的书本内容向多形式转变,让教育内容更有深度、更有意义,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1信息技术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的价值

1.1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

目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快地了解新信息。对幼儿来说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对红色故事了解甚少,因此我们通过红色故事短片、红色小剧场、“听爷爷讲故事”等多媒体情境开展教育活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真实的、生动的画面,调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最让我们欣慰的是,每次听到国歌响起时,孩子们都会驻足停留,行注目礼,初步感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1.2拓展幼儿的学习资源

考虑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亲身体验少,就不能直接感知,所以每当开展教育活动时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3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把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有利于幼儿理解新知识,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2当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2.1偏向知识信息,忽略学习动力的激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成了重要的教育范畴,如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甚至是小学内部低、中、高三个学段之间的衔接。但纵观当下幼小衔接课程的建设,很多幼儿教师对小学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误解。他们认为小学阶段更加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吸收,于是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就将更多精力聚焦在知识信息层面,而忽略了幼儿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原本幼儿还能够在幼儿园的阅读角、手工区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但由于错误的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导致幼儿始终被强行安排在各种知识信息的机械理解和记忆中,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影响幼儿的长远发展。

2.2重点把握标准,教学准则严重失当

幼小衔接的核心就是要帮助幼儿在情感、心理和思维等维度做好相应的储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新幼儿内在的认知模式,调整学习方法,强化幼儿的认知素养。但是很多教师未能把握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所秉持的教学原则,甚至将一些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堂而皇之地搬入幼儿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这样的衔接失去了“储备”的价值,而演变、异化成对小学课程的预习,甚至是提前学习,这对两个阶段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直接学习小学阶段的内容难度较大,难以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动力,严重影响幼儿对小学的期待;其次,这一批幼儿进入小学之后,面对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无形之中会影响他们对小学学习的定位,对后期的学习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3对话渠道单一,缺乏多维对话互动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话题,展开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维度较为宽泛,包含了学生与内容之间的“生本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对话”。最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可以从“生本对话”中获取知识,形成经验;可以从“生生对话”中扩展维度,丰富体验;可以从“师生对话”中获得启发,深化认知。但很多幼儿教师并不了解小学阶段的授课方式,他们只是浅显地认为小学阶段更讲究规则、更注重习惯培养,所以容易形成机械、单一的“灌输式”课堂,导致幼小衔接成为单向的信息传递,失去了自主性和探究性。这一状态下的幼小衔接缺乏多维对话,会限制学生认知思维与意识的发展。

3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建议

3.1引入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生本化课堂的充分构建

为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与优化,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入与渗透,从而帮助幼儿群体更好地实现对于自身教学地位和教学价值的充分重塑,有利于推动幼儿群体课堂参与度的充分优化,对于生本化课堂的构建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解读与分析,其对于幼儿群体的全面成长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3.2开展幼小衔接讨论,结合小学情况改进衔接方法

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进一步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幼儿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进一步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于衔接工作进行合理组织,帮助幼儿群体结合幼小衔接活动有效实现对于小学生活的初步熟悉,确保其在日后进入小学时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其对幼儿群体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通过相关活动的合理开展,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方法,有利于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帮助幼儿在特定情境中结合实践有效实现对于幼小衔接活动的积极参与。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幼小衔接活动动态改进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合理达成,其应及时做好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结合幼儿群体在幼小衔接活动中的相关表现对于不同教学方法与教育工作实施路径价值的系统分析。实践表明,相关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教师合理实现对于教育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延伸,为后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理实现对于团队协作重要性的充分了解与审视,其对于幼儿群体思维能力的延伸具有积极作用。

3.4拓宽教学,延伸教学价值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现了科技化转变,教学中资源的限制以及时空的界限等,都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获得突破。在课件、视频辅助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做活动的参与者,而是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做科学探究的实践者。要在信息技术的多方面支撑下,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小衔接活动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巧用、活用、智用、善用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控制时间,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小衔接活动中的有效价值,实施科学的、有用的教育教学,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幸福、有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龚雪.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2022(17):209-210,222.

[2] 许金红.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5):35-36.

[3]石文娟.直视差异,高质量开展幼小衔接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