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共读搭建共情桥,家校共育齐组同心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绘本共读搭建共情桥,家校共育齐组同心圆

江少媚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礼村小学    511400

摘要:居家学习期间,孩子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转移到家庭,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也有所增加,共情教育是班级心理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借助绘本心理课,唤醒学生的共情体验;引入家庭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共情体验;借助角色扮演,体验共情下的幸福感受引起帮助学生学习与家人共情。根据家长与学生的反馈效果良好。

关键词:绘本共读 共情 积极心理学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人就是圆中圆,如果几个圆之间没有交集,则虽一起却也貌合神离;如果几个圆是同心圆,感情之间互相理解,这时候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心灵港湾。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与共情,是班级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学情分析

笔者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班级中的孩子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阶段,仍具有自我中心的色彩,他们常常理解不了他人的情绪情感,在学校中就时有误会同学的情况出现。

居家学习期间,孩子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转移到家庭,一方面学生缺少伙伴的团队活动和社会学习的机会,学龄阶段应在学校学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了;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长时间的相处,在处理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的压力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也有所增加。根据笔者的家访调查现实,居家学习期间有25.1%(11人)的家庭亲子冲突增多了,引发的事件最多的是学习问题、其次是生活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依次是情绪对立、言语冲突,甚至部分家庭有身体冲突。

根据学生的反馈,多数都是理解不了家长的“唠叨”,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笔者为学生无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感到可惜的同时,想到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如果连对父母无法共情,家怎么能成为学生的心灵“港湾”呢?于是,线上学习期间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是打造绘本共读的班级文化,搭建共情连心桥,创设心理抗疫的亲子同心圆[1]

二、理论依据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与探寻个体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聚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发挥潜能等积极层面[2]

(二)读书治疗

读书治疗法是指通过印刷或刷品的媒介,经由读者与读物的互动产生变化的过程。

三、实施过程

(一)借用绘本心理课,唤醒学生的共情体验

疫情期间每周设一节心理课,精选经典的绘本进行课堂绘本共读。选择《猜猜我有多爱你》帮助学生感受亲情。这本绘本的表达简单而优美,书本不断运用类比推理与抽象概括的方法告诉孩子,家人对“你”的爱比你想象的远远要多。

在体会父母看待问题的视角方面,选择《迟到大王》,这本绘本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角经历了几次不可思议的事件,成年人都无法理解;引导如果将故事反过来,成年人先经历不可思议的事件,那是不是对我们孩子的理解就不一样呢?所以从父母生活经历的局限性着手,明白父母不理解我们的原因——只是因为父母还没有经历过,理解不了罢了。

(二)引入家庭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共情体验

借用绘本与制定家庭活动任务卡,课上绘本共读后,回到生活中与家人一起完成“理解”的学习任务。

如《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向学生介绍我们可以通过“整理”情绪,帮助自己面对情绪。任务卡第一步请学生自己绘制自己的情绪小怪兽;第二步邀请家人绘制他们的情绪小怪兽;第三步是家人互相分享,你为什么是这个颜色?这个游戏的设置可以创设温馨的家庭活动,让家人之间理解对方的情绪与经历的事件。

同时设置提醒,提醒家人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情绪,如担心不能学好的时候,那是因为学生有上进的欲望;如学生为家长的批评感到难过,需要看到学生有羞耻感与自我改善的欲望等。

(三)借助角色扮演,体验共情下的幸福感受

实施故事共情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角色扮。如引导学生看《我爸爸》《我妈妈》的时候,引导学生转换自己的位置为故事中主角的位置,揣摩故事中的“爸爸”“妈妈”的公情绪、情感的变化。借助文本中某个部分的故事情节描写引发共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更可以用生活中的爸爸妈妈作为故事再创作的蓝本,像借用心理学中“空椅子”技术一样,充分感受、思考他们的内心活动,体会家人情绪情感,体验到父母的忙碌操持下为的是“我”被关爱、被照顾的幸福感受。

四、效果评估

根据家长的反馈,在进行了5个星期的线上心理课学习,让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相处交流的机会。之前居家学习让家长很焦虑,因为亲密相处若只成为了冲突爆发的因素,疫情和亲情的考验让家长无所适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与孩子的共同学习后,居家学习反而成为亲子之间建立良好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珍贵时光,家长与孩子都有了不同的变化。

亲子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学习习得更多理解性的表达,既能道出自己的内心的想法,也能理解、支持家人,才能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本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则由班主任为学生设置的绘本共读心理课,创设更多理解家人的情景,让学生在特殊时期用特殊的方式学会共情。

参考文献:

[1] 刘聪慧,王永梅,俞国良,等 .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J]. 心理科学进展,2009(5):964-972.

[2]浩莹.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家庭教育心理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