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 从欣赏开始——例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学习音乐 从欣赏开始——例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闫云霞

昌邑市饮马镇饮马学校   山东昌邑   261300

摘要:要听懂及读懂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价值,就要学会欣赏音乐。音乐欣赏是一种以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就音乐内容进行聆听并辅助其他方式就音乐的真谛产生感悟的主要方式,从而获得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出发,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达到教学的理想目标。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精神的具体体现,学会欣赏音乐才能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的文化价值。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音乐欣赏教学打开了学生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1]。教师要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音乐赏析活动,创建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课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音乐赏析课堂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全面提升初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时期,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已为学生带来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的学习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多数学生对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的偏好较高,对民族歌曲和传统歌曲的喜爱程度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在初中音乐教材的实际应用中,传统古典乐谱的欣赏课程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目前的教学体制还不健全,大量教师构建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听音乐,在听完音乐之后这一节欣赏课就结束了,很少有教师会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必然是没有教学效果的[2]。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本身的音乐基本功和在音乐上欣赏能力的欠缺,有的同学只听自己喜欢的作品,在教师教学其他作品时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讲,导致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率较低。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为了改善教学状况开设了欣赏课堂专题讲座,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对音乐的欣赏常常是三言两语的讲解,很难将音乐所蕴含的思想表达清楚,从而造成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不到位,使其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课堂,很难取得预期的结果。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兴趣都是影响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程能够扩充学生的乐理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深层内涵,在旋律中找到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缩减讲解时间,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欣赏音乐,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改善音乐欣赏方式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活动内容,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教师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不能让学生把音乐欣赏当成严肃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新型教育理念为基础,实现多元化育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要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积累音乐知识、开发音乐思维的重要途径。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环节中[3]

例如在教授《银杯》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观看视频和欣赏表演的课堂活动。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视频和道具。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简单聊一聊蒙古族,以此进行课堂情境创建。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对于蒙古族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银杯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文化有所了解。教师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可以简单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穿上蒙古族的特色服装,用肢体语言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多找几组同学进行表演,并让学生对这几次表演进行评价,教师也要给出自己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完全融入音乐世界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从全方位欣赏音乐。

(三)丰富音乐感知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曲调、音调等,以真正体会音乐的情感价值。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从不同音色的差别中体会音乐的情感本质,从而提升学生对音色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教学《蓝色的探戈》时,学生通过倾听发现其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是小提琴,小提琴音色清丽,婉转悠扬,富有情调。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音域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调性,由此让学生对音质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四)欣赏表演,强化实践

亲身感受到的事物总是印象深刻的,获得的体验也会更加真实。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耳听、亲眼看、亲身实践和体验,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增强学生对曲调、旋律的敏感度,从而使其主动参与音乐赏析,了解到音乐中所蕴藏的美。

如教学《伏尔加船夫曲》时,为了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可结合这一歌曲的特点设计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音乐情感,丰富自我感知。这首歌曲极具张力,展现了船夫的反抗精神。在理解该乐曲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歌曲指挥者、独白者、歌唱者,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角色,呈现极富张力的表演。通过这一表演活动,学生可真切地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体会到歌曲深沉、有力的基调,被船夫的精神所感动,能够有效提升欣赏教学的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使其体会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强化引导,培养想象思维

不同的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这是音乐独有的魅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引导,用音乐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启发式的问题营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我们是春天》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沉浸在音乐中,之后引导学生探讨这首乐曲的结构特点以及曲调变化,同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乐曲给你带来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乐曲的情感、曲调变化有何特点?”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自由探讨,由此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丰富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欣赏方法,以帮助获得最直接的感觉和美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梦蕾.欣赏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45-46.

[2]陈风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58-59.

[3]王丹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