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法理论的高中日语教学模式探究——以授受动词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基于情境教学法理论的高中日语教学模式探究——以授受动词为例

陈慧黠,陈可,赵海琪,潘亚萍

(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内容摘要:随着高考日语不断普及、如何提升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日语教学的核心命题。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说明性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模式亟须改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具体情境中,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授受动词”是蕴含日本恩惠文化,需要深入日本人语境进行学习的语法点,适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日语、日语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授受动词


随着高考日语的不断普及,有关日语教学的研究也逐渐被提上日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高中日语课程注重课程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重视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据此,中等教育应由“工具性动机”向“综合性动机”转变。但笔者在面向高中日语学习者开展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高中日语学习者 调查人数:133人)中发现,66.67%的学生仍在接受传统的说明性教学。由此可见高中日语课堂形式依然相对固化,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十分突出,缺乏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亟待探究。其中,考察受益者和施益者关系的“授受动词”是高考日语的高频重难点之一。因文化存在差异,中日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均有所不同。对于高中日语学习者颇具挑战。根据问卷调查,69.7%依靠传统说明性教学的高中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完授受动词后,无法完成日常口语会话。且仅有5.3%的学生能掌握授受动词蕴含的文化内涵。故传统的说明性、单向性知识倒灌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授受动词的教学。而情境教学法,在创设一定情景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了传统说明性教学相对枯燥的课堂氛围,弥补了传统说明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拟对“授受动词”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授受动词”的内涵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运用情境教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丰富高中日语教学体系。

一、授受动词内涵

(一)授受动词的定义及特征

根据《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2009年4月第一版)释义,“授受”意为“授予与接受”。因此,授受动词即为表达授予与接受动作进行的词语。

授受动词主要具有以下三种特征。

1.授受动词具有方向性。

授受动词在汉语中可合并为“给”,即“他人给我”和“我给他人”。但在日语中被严格区分为四种“我给他人”、“我从他人处得到”、“他人给我”和“他人从我这得到”。日语是黏着语,需要借助助词组成句子。故其动词的动作指向是单一的,必须明确不同情景下特定动作的方向,从而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2.授受动词的表达中存在不同立场的内外关系。

以「AはB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た/くれた。」为例,两种动词的表达在语法上都可成立。但选择使用“あげた”或“くれた”,会体现A、B与我或我方的内外亲疏关系。所以在使用授受动词时,必须有一个具体语境来说明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当A、B没有明确的社交距离时往往要引入一个C(我或我方),作为界定基准。此时,内外关系完全由A、B分别同C的亲疏来界定。否则会出现界定模糊的情况。

3.在授受动词的使用中,主客观上的恩惠意识存在差异。

第一,日本人会通过授受动词和敬语词汇来强调恩惠。但中国人很少会明确表达他人有恩于我,我对别人施恩。

第二,以「さしあげる」为例,日语授受关系中,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积极作用的施恩。在叙述客观事实时,根据尊卑关系进行使用。但在主观上会存在将恩惠强加于人的嫌疑,常用意志形以缓和语气,这需要在具体情景中判断。

(二)授受动词相关表达

授受动词衍生出的表达方式包括“~をあげる、~をくれる、~をもらう、~を差し上げる、~をやる、~をくださる、~をいただく、~てあげる、~てくれる、~てもらう、~て差し上げる、~てやる、~てくださる、~ていただく”等。与中文简单的“给”和“得到”不同,日文表达中附加了很多诸如尊敬等成分。因此需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运用。第一,因授受动词具有主观性,会展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使用时需考虑和施益者之间的关系。第二,“授受动词”带有明显的受恩感情色彩,极少出现在负面语境中。比如:虽“我给你一巴掌”中含有“给”字,但在日语中此处不能使用“授受动词”。第三,现代汉语中一般通过名词性称呼来表示亲疏和尊敬,记住称呼便可掌握。与此相对,日文表达亲疏和尊敬则需运用不同尊敬程度的动词,较为复杂。故在练习有关题目时,需要结合语境判断受益者与施益者的关系,才能选出合适的“授受动词”。

二、高中日语“授受动词”教学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授受动词”的复杂性和条件性显而易见。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依赖传统说明性教学的“授受动词”教学效果不甚突出,出现了学完后学生仍然句子成分混淆、难以理解助词用法、授受动词意思区分困难等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授受动词这一情境性与文化性并重的知识的教学。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第一,客观上高中日语教材缺乏系统性、考试题型综合复杂;第二,主观上教学方式单一。

(一)高中日语教材缺乏语境与系统性

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高中日语教学大多使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该教材背景知识丰富,设置课后专栏介绍日本的各种相关背景知识,实为一本优秀的日语入门教材。但在授受学习的安排上存在一些缺憾。主要是如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授受动词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将授受动词教学分割在上、下两册中(第8课、第28课),不利于从整体把握该语法。第二,同授受动词常在一起考察的知识点(敬语体系、使役动词等)的衔接缺乏连贯性。第8课已提及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差し上げる等敬语词汇,但到第47、48课才进行敬语体系的教学,知识点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第三,课后练习题型设置不合理。机械性、反复性占据主导地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日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日语交流能力,增加自身文化包容性。该教材缺乏发散性的口语话题引导,未达语言习得目的。

(二)授受动词考察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对近年高考授受动词考情分析,授受动词常出现在第39-41题,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第一,同敬语结合考察;第二,同使役态结合考察;第三,省略授受对象;第四,授受对象均为他人。

教材缺乏系统性与考察的综合性互相矛盾,故教师教授方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66.67%的学生的授受关系学习仅靠教师讲解句型和分析例句;超半数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无法完全掌握授受关系;69.7%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对话。这说明目前传统说明性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欠佳,未达到教学目的。而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情境下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

三、情境教学法在“授受关系”教学过程的运用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起源于英国,在口语法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该教学法是在创设一定情景的基础上,结合人的认知规律及情感体验得出的深层概念。它以情景为依托开展。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形象的场景,利用生动的语言,借助音乐的魅力,再现教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身临其景”;其次,教师需保证整节课堂的情景具有连贯性、完整性,互相配合。最后,教师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境,与学生一同运用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获得。

(二)引入情境教学法意义

1.弥补创新,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传统说明性教学会产生缺乏课堂趣味性等问题。前期调查显示,81.06%的学生接触过情境教学法,并认为对其日语学习有助益。创设具体情景,用日式思维来学习“授受动词”,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情境教学法的“互动性”“鲜活性”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2.身临其境,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不同,在于前者生来就具备鲜活多样的语言环境,后者却没有。教师深入学习情境教学法理念并运用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打破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创设具体的日语情境,强化输入输出,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3.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语言是各国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无法通过背单词、记语法、刷题海来掌握语言文化内涵。而日语教师可以依托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日语学习氛围,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点蕴含的日本文化,理解包容文化差异,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思维品质。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授受教学的应用策略

由于高中课堂时间有限,为更好学习掌握授受动词,我们将授受关系的情境教学分为两个板块。

1.课堂教学情境化——综合运用

这种方式是主要通过课内教学结合日剧创设情景,进行赏析分析,引导同学在理解输入的基础上和同桌互动输出,提高课堂参与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流程如下:

a.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你在预习过程中有注意到生活中的授受表现有哪些吗?等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其次,着眼日本文化,播放结合准备好的日本影视作品;

c.播放完毕后,请同学发表感悟,归纳总结日语授受关系的人物关系;

d.再次,教师进行补充并详细讲解。与此同时,请学生上台通过肢体语言演示授受关系,引导台下学生回答问题,并与老师一起画出思维导图,加深对于授受关系的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练习,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e.最后,由老师总结授受动词语法体系的整体框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真正习得授受动词内涵。

2.第二课堂——实践输出

除第一课堂的主要教学之外,师生再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输出。教师通过组织情景剧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知识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具体流程如下:

a.首先,教师提前布置情景剧作业,请学生自行分组并根据自身兴趣创设授受关系相关情景短剧;

b.学生完成后将初稿上交给教师一份,进行备课。教师根据稿件提前勾画出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c.而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分组比赛。在比赛结束后,学生进行互评,老师总结,查漏补缺,强调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d.赛后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将授受关系的教学融入实际生活,遇到可以使用授受动词的场合,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授受动词的理解。

四、结语

本文授受关系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将传统的授受关系教学进行改革创新。鼓励高中进行高校趣味的日语课堂教学,为高中日语教学带来多样化思考。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日剧片段充分运用肢体动作、思维导图与情景剧分组比赛等一系列革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知识掌握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授受关系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日语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于高中日语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5.

[2]陈访泽 杨柳.日语授受动词三分化的认知基础与句法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1):58-65.

[3] 张培伦.论日语中的授受关系[J].智库时代,2019,(10):218-221.

[4] 冯洁.对《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46):333-334.

[5] 石梦星.小议高考日语中的授受关系考题的解题方法[J].考试周刊,2017,(7):9-10.

[6]高升.试论语法考查在高考日语学科中的体现[J].日语知识,2011,(6):29-32.

[7]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49-51

[8] 陈丽君.浅析情景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1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 年度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慧黠: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曾参与过高中日语教学。

陈可: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曾参与过高中日语教学。

赵海琪: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曾多次获得日语相关奖项。

潘亚萍: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