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白雪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 

摘要:教育评价体系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载体,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依据。在小学阶段,需要明确评价的体系目标和主体是什么,设置针对于不同课程的评价内容、指标,选择量化、形成相结合等不同评价方法,并提供必要的制度、技术等评价,实施保障。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评价;教育改革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小学课程健康建设与发展,需要持续性进行教学评价,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评价工作稳定开展。各小学校和教师要在充分进行文献资料研究、实践总结基础上,找到明确的评价改革思路,坚持变与不变的总体思路,依据课程评价理论,展开具体工作。

一、明确评价体系目标和主体

该阶段的评价体系建设和教育评价改革,根本目的有三:其一,要促进学生身心智情的全面发展,用评价保证课程达到标准,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其二,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使其为学生展现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严谨的学科态度,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其三,要推动课程的持续性改进,通过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从多维度分析、判断课程的展开实际情况,引导不同教育路线和主题活动的开展,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教育体系[1]

基于小学教育特点,进行教育评价的主体应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几大类。其中,教师作为课程桥梁,要在了解学生的课程反映情况、学习态度基础上,做反思下的自评与互评。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反馈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将最直接的感受汇总为学习评价。家长则需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更多地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态度,以评价学校的教育行为。专家主要基于专业知识、技能,在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下,参与校内课程评价,弥补其他评价主体知识、素养等方面的不足。

二、设置要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每一课程在总体的评价目标指导之下,要有差异化的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实现对于课程理念、目标,课程开发,教材使用,课程效果评价的个性化诊断。以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为例,就需要评价体育课程的学校定位,教学管理,现有的课程条件。是否有充足的师资队伍、设备材料,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否会定期组织主题类体育实践课程。要评价体育课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是否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满足其体育学习兴趣;是否有科学充分的课时安排和多样的实施途径[2]。要评价施教过程、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课程满意度、教师的专业满意度。

确定评价指标时,应坚持可测性、可观察性、相互独立性、完整性、公平性原则。以小学劳动课程的“课程设计评价”部分为例,具体评价指标如表一所示。

评价要素

评价要点

评价等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非常符合

比较符合

不太符合

不符合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符合国家育人要求和劳动教育理念;有实践可操作性;架构清晰,表述完整。

课程内容

利于课标实现;贴近学生生活;基础且系统;生动且有趣。

课时安排

为必修课程;每周均时不少于1小时;低年级每周有2小时以内课外劳动活动。中高年级每周有3-5小时以内课外劳动活动。

实施途径

多学科渗透;课内教学;校内劳动;校外实践;家务活动。

表一:小学劳动课程《课程设计评价》表

三、选择多样评价方法、模式

课程评价作为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方法,需要有多样的具体评价模式,分侧重点地完成评价活动。其一,可选择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前期收取及有关于评价内容、对象的数据,确保得到的结果是数字、客观的,能形成报告[3]。质性评价则要结合主观描述,了解学习状态、教师素养。将两方面结果结合在一起,用以反映教学实际。可应用调查问卷、访谈、表现评估、观察等方法。

其二,要使用形成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形成性主要是搜集全面资料,以过程为主,跟进教学活动的状况,获得非确定性的信息。而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在该课程、活动结束之后,关注主客体的学习状态,只强调结果,不强调结果诱因。二者相结合,也是为全面了解课程或活动提供必要的甄别、诊断依据。具体可使用课堂观察、记录、听课、测试等方法[4]

四、提供必要的评价实施保障

如表二所示,在课程评价的总体思路指导之下,各学校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实施保障。比如要有制度保障,通过内部自律评价机制,外部常态化监督机制和评价结果转化应用之机制,确保多主体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评价管理条例修改、评价行为强化、评价结果问责的行为之中,切实保障教学评价的总体水平。

阶段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方方

准备阶段

教师+专家

课程定位与管理

访谈

教师+专家

教育条件

访谈+问卷+观察

实施过程

专家

课程设计

文献分析+访谈

教师+学生+专家

教学过程

观察

教师+学生

学习过程

观察

实施效果

教师+学生

学生满意度

测验+问卷+档案袋

教师+专家

教师满意度

访谈+观察+叙事

家长

社会评价

问卷+访谈

表二:小学课程评价总体思路

其次,还需要有技术保障,确保科学评价工作的展开。比如要提前准备观察表、表现评估资料、档案袋,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题目,综合测定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要有专家参与对前期准备资料正确性进行分析,对评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结构进行确认,并督促完成评价总结与反思

[5]。并要持续进行人员培训,让评价主体掌握评价理论和实践知识。

结束语

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就需要深化教学与评价改革,从人、事、物、环境、技术几方面,搭建更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在整体目标作用和指导之下,方便各课程教师不断进行自评、互评和评价结果的转化应用,给小学生提供更有质量保障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综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辛涛.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转变[J]. 中国考试,2021(2):4-6.

[2] 关志康.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政策研究——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21(3):32-40.

[3] 钱洪鑫,刘春玉,卢强. 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2):51.

[4] 龚方红,刘法虎. 彰显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评价新蓝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26-33.

[5] 黄婷,肖璐.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22,16(6):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