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庄,做趣味的农庄探索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走进农庄,做趣味的农庄探索活动

沈婷

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    215600

【摘要】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更好而教育。小农庄作为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媒介,是实施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场地。借助小农庄活动,教师支持幼儿探索农庄植物生长奥秘,了解自然生长规律,促进幼儿的深度思考和学习。

【关键词】生活教育,深度学习,实践活动,实施路径

幼儿园的活动包含多个部分,有户外的运动体验区,小农庄活动区、室内运动区,教室游戏区,还有常规的一日活动环节,不管哪个活动,都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个途径。其中,小农庄活动区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也是幼儿触摸小草小花和泥土的好地方。如果借助这块小天地,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实践中,教师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展开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剖析生活教育理念中小农庄活动开展的现状

1.外在条件受限

目前幼儿园的小农庄分布比较零散,很多田里有碎石砖块,光照也不充足,这样的外部条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是为了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在播种之前教师和幼儿一起走进农庄,清理杂草和碎石,让小农庄又恢复了生机,为后续播种打下基础。

2.教师引导偏差

以前教师组织活动时,会本能的从主观角度出发,觉得什么蔬菜好种、什么蔬菜好打理就选择什么蔬菜,并不会过多的采纳幼儿的建议,同时,也没有给与幼儿足够的机会去参与农庄管理,这也导致了幼儿对农庄活动的兴趣匮乏和经验的缺失。

3.幼儿经验不足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不同,参与的范围也不一样。面对幼儿经验的匮乏,教师前期要做很多铺垫,比如看书、查资料,了解各种植物的外形和生长规律,并简单了解不同季节播种的植物的差异,在学习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将经验转换成能力。

二、确立生活教育理念中小农庄活动创设的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小农庄户外环境的创设和材料准备要具有整体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幼儿对农庄环境的整体规划、对蔬菜的整体删选、对后续管理的整体考虑。教师在领会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指向,预设一定的农庄管理目标,然后对整体环境进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样态也是验证生活教育理念落实的过程,将理念和目标相互比对,互相融合。

2.因地制宜原则

幼儿园小农庄的外部条件有限,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里建构适宜的农庄环境,需要教师和幼儿一同努力,根据实际情况改造。比如,我们班小农庄的前方有两棵石榴树,树虽然不高,但是它们将原本照到农庄里的太阳都挡住了,所以幼儿就会问,没有太阳,这些蔬菜能长大吗?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查阅了哪些蔬菜是光照要求较低的,可以选择这些蔬菜进行种植。又比如,在上坡上的两块地,地势相对高一些,幼儿会担心蔬菜长不牢会掉落,于是我们一起建了一道围墙,并把田松了松土,尽量让地面平整一些。幼儿在参与农庄管理的过程会提出很多困惑,教师可以围绕他们的问题不断调整,让田地更适合蔬菜的生长,更加适宜。

3.实时参与原则

在以往的农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力度比较小,很多幼儿都没有浇水、除草,对自己班的小农庄也不太关心,因为缺少互动和交流,但是随着生活教育理念的生根发芽,教师也在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指导方案,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幼儿,让幼儿实时参与,关注到蔬菜生长的每一个瞬间,发现每一个问题,解决每一个难题,收获每一份喜悦和经验,成就每一个快乐的个体。幼儿的深度学习发生在每一个活动中,他们的经验和感受也在每一次经历中,所以教师要学会放手,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才能真正地成就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实施生活教育理念中小农庄活动的实施途径

1.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主题活动

在农庄活动中,为了深入发掘劳动和种植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认识自然物和劳动工具,并尝试让幼儿去挖土、种植,做一回真正的小农夫。在主题推进的过程中,融合进生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生活的乐趣。比如,在挖土的时候,幼儿看到了泥土里的蚯蚓等小动物,那教师就可以借助蚯蚓展开活动,让幼儿思考泥土里还有什么动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不是益虫,是否有天敌等等,幼儿在每一次参与中逐渐产生保护动物的情感,还能一起制作保护昆虫的标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成为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学习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也将服务于他们的生活。

2.将农庄实践活动常态化系统化

对于小农庄,幼儿前期跟随教师一起翻地除草,开始慢慢地参与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参与成果。教师可以与幼儿商议长期管理方案。比如:每周的浇水工作,每周的除草工作,每周的观察小苗情况,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观察的习惯,并萌发出责任感。同时,在每一周的周五可以组织幼儿复盘,盘点本周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好的经验,解决提出的问题,为下周的管理做好准备。

3.鼓励幼儿多形式参与农庄管理

在小农庄管理中,有的幼儿比较主动,有的幼儿比较被动,有的幼儿因为怕脏根本不肯去农庄里转转,幼儿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这时候教师该怎么处理呢?在与幼儿一同制定农庄管理模式时,要兼顾幼儿的想法,对于积极参与、勇挑重担的幼儿给与肯定和支持,对于鼓励后愿意参与细活的幼儿给与奖励,对于非常排斥农庄的幼儿给与理解。但是在农庄管理中,不仅有浇水、拔草这样的工作,还可以是观察、拍照、测量等工作,要了解不同阶段蔬菜生长的样子,了解不同蔬菜需要喝水的量。这些数据都是幼儿在管理的过程中掌握并记录的。教师给与幼儿更多的自由,让幼儿不断挖掘各个信息,积累经验。

让幼儿走进农庄,才能真正地参与农庄管理,让农庄成为幼儿学习的摇篮,这是构建农庄乐园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现状、创设农庄环境到实施途径等内容,让幼儿从了解农庄到走进农庄,全程参与活动,从不喜欢泥土到细致观察蔬菜幼苗,从观察记录到分享经验,从播种到收割,伴随农庄成长的每一天都充满乐趣,幼儿的体验成为了他们成长的营养,让他们的感受更深刻,思考更深入,学习也更有趣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