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和“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和“加”

黄晓蓉

福建省尤溪县梅仙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学习负担。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摆脱“生搬硬套”式的传统训练方法,减少课后作业任务量,围绕“减负增效”的训练目标,科学设置课后作业内容。基于此,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我与同事们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和“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减”和“加”

引言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是课堂内容的补充,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助推力。“双减”政策下,提出了缩减学生作业量与缩短时长的基本指南,因而实施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的重点部分。为顺应教育改革方向,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转变学生繁重、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设计现状

小学时期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学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学生享受数学作业带来的乐趣。但是观察当下的作业设计现状,作业设计的内容仍然呈现着单一化的特点,而且作业设计缺少新意,作业内容往往以重复当天课上所学的知识点为主。作业的设计基本都是统一性的,没有照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业巩固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一些教师限制了作业设计的形式,学生的发挥空间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多数学生还经常处于严厉的监督环境下学习,不但学习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在作业的反馈形式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程度的判断。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和“加”

(一)减少机械作业

口算、习题计算、试卷训练等是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常规设置,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和机械化,过于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套用,不利于对学生数学学科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减少机械作业布置占比,以整体教学视角,把握数学学科阶段性教学的能力训练目标,整合处理课后作业的训练内容,科学把握不同类型数学问题的占比分配,并做好生活要素、游戏要素、竞赛要素等教学元素对接,增强学生作业训练的直观感知体验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作业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二)控制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

学习应该是一种劳动与娱乐相结合的活动,如果教师强制要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则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因此,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控制作业的总体数量,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习题,通过这种习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节省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发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宽慰。同时,作业的数目降低,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之后,就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外作业,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老师可以让孩子跟着妈妈去买菜,然后帮妈妈算帐,这样就可以增加他们的运算能力。在学习有关统计图表的课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日常的统计资料,例如:路口的汽车、学生的平均分数等等。同时,在安排作业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对于高水平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目,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基本的计算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三)增加网络作业

大数据时代下,打造信息化、高效化的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数学学科教学早已密不可分,教师应拓宽信息化教学视野,探索信息手段和课后作业的教学融合策略,增加数学课后网络作业。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可视化的媒体属性,向学生投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多维度感性认知素材,更好地切合小学生直观思维发达的认知特点,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推动学生全面、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小学生对数字化作业有着独特的学习情感,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原本枯燥的知识训练融入网络作业中。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章节作业设置为例,单纯的计算训练是很难激发学生作业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网络作业为抓手,用Flash动画形式设置答题闯关活动,让学生在动画中成为勇敢闯关的“骑士”,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计算出两位数间的乘法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闯关。

(四)分类化设计作业,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由于不同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数学教师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发展的要求不同,所以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大不相同,老师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同时,要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认真地进行自己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该遵循适应各种水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推进教学的合理发展这三个原则来进行。

(五)优化评价和反馈提升作业效果

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了考察学生的对作业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态度。优化作业评价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进行评价,而不再只是注重学习的成果,作业完成的过程也十分重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用阶段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中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习来说,教师的阶段性评价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错误,学生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找到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多次评价,学生的作业体验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在“双减”理念下,数学评价影响更加全面,学生的感官、感知、情绪都充分参与评估和反馈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样,老师就能够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促进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教育教学。同时,学生获得相关反馈后也能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设计优质的数学作业,构建以兴趣为助推力的作业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让学生提高技能、发展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刘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1104-1106.

[2]熊丽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与“加”[J].名师在线,2022(29):14-16.

[3]马晓燕.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C]//.“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七期)论文集(二).,2022:249-256.

[4]冀建利.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04):124-126.

[5]沈国.“双减”背景下指向“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名师在线,2021(1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