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融合,美育的浸润——美术与美育的融合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艺术的融合,美育的浸润——美术与美育的融合教育

刘慧

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363600 

摘要: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进步,学校教育受到这一影响,逐步将素质培养列入到教学要求中。但是人们尚未分清美术与美育之间的区别,不少人认为美术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绘画能力高则代表着美育素质高。这一思想是错误的,美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加强美的创造,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提高美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本文基于此,对小学美术与美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美;美育;美术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从多元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以此发现学生所长,并强化学生所长,引导学生协调发展。在美术与美育的融合教育中,同样需要重视学生专长,多元化分析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学习美、欣赏美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重视学生美学能力的培养,将美术与美育充分融合,带动学生成长。

一、认识教材,注重基础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由专家、教师等人员全力编纂完成,其内在的知识、美学元素都具备着较强的教育作用。教师需重视教材内容,找到教材中的重点,完成教学设计。传统美术讲堂大多千篇一律,难以真正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点,也无法触动学生内心情感,具有较多局限性。在今后美术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基础教育元素的挖掘,其中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基础内容,而素描教学最注重对线条的运用。不同情境下勾勒出的线,往往所传达出的意味是不同的,例如德国表现主义在素描时通常会勾画出更多张扬、粗野的线条,以表达内心的激情或者是压抑,其生命力的旺盛直接体现在画作上。再比如鲁本斯所勾勒出的线条大多具有活泼感,而席勒笔下的线条则具有一些随意、简洁感,但又含有不少的厚重感。线条的使用各具风格,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素描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画作,让学生思考并欣赏其中的线条,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画作所呈现出的情感为欢快还是伤感等等。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教材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线条,例如二年级所学《美妙多变的线条》中,重点体现了线条的美感,教师可以将其单独列出来引导学生欣赏。另外教师需以鼓励为主,小学生心思更加敏感,要培养其美术兴趣,则需要时刻关注到其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美术欣赏,感受画作魅力

生活中处处充满美,金色的阳光、汹涌的大海、优美的音乐等等,这些都是美的体现。但小学生认知不足,难以真正体验感受到美,也无法创造出美。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美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更多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是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教育的重点所在。例如在学习到《无敌孙大圣》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整个画面的布局状态,分析作品结构。在这一基础下再对画作细节进行欣赏。之后可以再让学生观察整个画作中所运用到的色彩,欣赏其中的明暗状况。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画作中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通过这一步骤带领学生欣赏画作,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感知到画作中的美感,帮助学生树立美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美术创作,践行美的生活

美术欣赏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这也是美术教学的基础,而帮助学生完成美术创作才是美育的真正目的。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绘画技法,教师需要重视技法传授,引导学生完成绘画实践。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象中的家园的样子,之后让学生以《我美丽的家》为主题进行创作。有些学生会向往居住在别墅中,而有些学生想要住在古色古香的民居中,还有些学生会喜欢住在乡下小院。教师需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在以“家”为主题进行创作时,学生往往会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完成绘画,这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是有利的,因此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经验息息相关的绘画主题,引导学生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状况下,学生内心需求通常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可以在创作中获取快乐,对生活的热爱也将有所增加,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是有利的。

四、情境创设,体会精神内涵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所谓的意境美。音乐以及美术之间往往是共通的,教师可以基于此将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魅力。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在他们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远比美术高,将音乐与美术融合,能够带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散发想象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美术欣赏课,在欣赏过程中为学生放一些适宜的音乐,帮助学生体验画作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美。我国古代通常会强调“虚静”这一概念,指代的是在艺术体验中放松身心、凝神体验。美术课中播放音乐,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更加和谐的艺术氛围,帮助学生摆脱干扰,享受艺术美感。

五、提炼价值,塑造美的人格

传统美术教育仅仅将绘画教学作为重点,这并不符合当下美育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更加强调的是画作艺术的欣赏以及美的创作。美术教育仅仅是美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塑造出美好的灵魂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良好的美育教学下,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及语言,以此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识到美术教育中的真正价值,才能够真正丰富美术教学,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桥梁。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深入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该价值观作为教学引导,达成最终的美育目的。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由低级文明到高级文明发展的过程,如今人们所处于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先进性及科学性,而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更是我国立足的基础。因此需将这一价值观通过美术教育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为今后生活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到《环保小卫士》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画作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精神,充分认识到卫生环保的重要性,为我国未来环保建设作出贡献。

六、合作赏析,提高审美深度

传统美术课堂较为死板僵硬,并未真正释放出学生的个性,反而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束缚。如今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和谐生活的学习环境,构建出更加开放地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一环境下,学生能够互相探讨作品特点,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更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到《家乡的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有关于桥梁的图片、画作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欣赏。在这一基础下让学生再去观看教材中的画作,引导学生完成多角度赏析。在学生赏析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部分学生只看到桥梁建筑结构,而部分学生会更注重整体美感。在讨论过后,学生能够学习其他同学的欣赏角度,以此找到更多欣赏方式。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更多美术要素,建立良好的审美思维,这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与美育的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够,同时增强学生美的感受。且在该状况下,学生自身美学素养得以提高,对其未来生活学习等均是有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视美术与美育的结合,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带动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盛馨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4):61-62.

[2]沈宛青.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63+65.

[3]窦晓燕.基于“以美育人”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概述[J].家长,2022(31):141-143.

[4]刘自宏.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方法研究[J].宁夏教育,2022(10):37-38.

注:本论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小学阶段美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ZJKTZ2104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