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通过影响肠道菌群降解血清肌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益生菌通过影响肠道菌群降解血清肌酐

李宇星2,刘梦呵1,刘圆2,赵璟1,石瑞文1,田欣圆1,关海滨1*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肌酐(Scr)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40例和益生菌组40例,分别行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盐酸贝那普利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数和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益生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高于单纯组(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均低于单纯组(P<0.05);益生菌组患者Scr、24hUP、BUN均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药物可有效调节慢性肾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降低Scr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慢性肾炎;益生菌;肠道菌群;血肌酐;肾功能

血清肌酐(Scr)为肌肉代谢的主要产物,于人体生成后经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而当人体发生肾功能障碍时,Scr会于体内蓄积而升高。因此,Scr为目前临床上评估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1]。近来,有前沿文献报道强调,益生菌有益于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减轻炎症环境,降低毒素水平有关。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本研究方案选择慢性肾炎患者共80例纳入本研究,病例入院时段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炎相关诊断标准及规范;(2)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排除标准:(1)近期有益生菌药物应用史者;(2)不适合采用本研究中的药物治疗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80例患者分为单纯组40例和益生菌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于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单纯组和益生菌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单纯组

40

23/57.50

17/42.50

54.34±3.42

6.45±1.12

益生菌组

40

24/60

16/40

55.03±3.51

6.38±1.09

1.2方法

1.2.1单纯组

单纯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即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每次服用10mg,每日服用1次,疗程3个月。

1.2.2益生菌组

益生菌组40例患者在单纯组的基础上联用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每次服用420mg,每日服用3次,疗程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肠道菌群

于单纯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前后,采集大便样本(约0.5g),予以细菌培养后分别检测菌落数。

1.3.2肾功能

    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UP)、尿素氮(BU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计量数据记为百分比(n/%)、标准差(),2 、t检验, P<0.05提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道菌群结构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菌落数比较,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高于单纯组(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均低于单纯组(P<0.05)。见表2:

单纯组和益生菌组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数比较(lg CFU/g

组别

大肠杆菌

粪肠球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纯组

40

7.39±0.72

7.00±0.66

7.61±0.61

6.73±0.48

2.35±0.35

3.25±0.36

2.58±0.32

3.68±0.45

益生菌组

40

7.41±0.73

6.02±0.45

7.63±0.58

5.32±0.46

2.36±0.33

5.72±0.49

2.63±0.27

5.61±0.52

2.2肾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Scr、24hUP、BUN比较,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单纯组(P<0.05)。见表3:

单纯组和益生菌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

Scr(μmol/L)

24hUP(g/24h)

BUN(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纯组

40

128.45±12.42

110.75±10.32

2.15±0.23

1.67±0.14

11.28±1.54

9.56±1.12

益生菌组

40

129.55±13.10

96.46±8.23

2.13±0.24

1.12±0.09

11.33±1.59

7.34±0.82

3讨论

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与机体内环境、代谢功能、毒素清除能力、微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而机体内环境、代谢功能、毒素清除能力、微炎症反应等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作用。益生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改善微生物代谢潜力和血清代谢谱,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代谢功能的稳定,有效清除体内毒素,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防治慢性肾炎的作用

[2]。本研究中,治疗后,益生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高于单纯组(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均低于单纯组(P<0.05);益生菌组患者Scr、24hUP、BUN均低于单纯组(P<0.05)。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药物后,慢性肾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加;且Scr水平降低,肾功能改善明显。因此,慢性肾炎患者通过益生菌的应用,可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基础上加快血清肌酐的降解,进而改善肾功能。同时,中国的科研团队以急性肾损伤小鼠做动物实验,以一组小鼠为对照组,另一组小鼠补充干酪乳酸菌。45天干预后,补充干酪乳酸菌的小鼠体内的肌酐数值和血清尿素氮数值都有了明显的降低,肾损伤程度也明显更小,即益生菌具有促进血清肌酐降解及改善肾功能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王悦琳,张红梅. 微生物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及微炎症状态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2020,19(09):602-605.

[2]魏萌,蒋红利,史珂慧,王萌,孙凌霜,何荃. 益生菌改善尿毒症大鼠肠道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20,20(07):573-578.

[3]高雁鸿,王耀,张年萍. 双歧杆菌对高糖高脂饮食与STZ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5):47-50.

作者简介:李宇星(1988-),女,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中西医结合科护师,1686794107@qq.com

*通讯作者:关海滨,副教授,E-mail:guanhaibing_2004@163.com,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010110

基金项目:2022年度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202201184),内蒙古医科大学2022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英才培育”项目(YCPY202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