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认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认知

嵇明星 ,安长丽

广陵区霍桥学校  江苏    扬州   225104

摘要: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学生对教学内涵的理解,面对老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还不是很透彻。在教学中,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展开思维训练,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自己的思维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特点;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一、活用信息技术,认知抽象概念

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在观察和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帮助他们高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直观思维入手,建立直观的展示材料调动学生的认知意识的全新教育教学结构针对学生看图像不学知识的认知特点。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在直观这一特征上,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超越IT。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厘米和米》为例,教师需要针对厘米和米的定义、换算关系发起教学工作,但如果用理论生搬硬套,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案。在教学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出一组图片:小明身高1米,一把直尺长15厘米,教室里的桌子高70厘米。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给出厘米和米的单位长度,此时,学生会主动回忆自己所观察的图片,并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对厘米和米的应用范围产生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直观材料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记忆概念之后,教师可将图片中的米与厘米替换为CM、M两个单位,依靠不同教学材料的相互比对帮助学生形成对应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完成积极任务之后,教师可将不同的物象导入到多媒体材料当中,引导学生对有关材料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测算,并帮助学生掌握米与厘米的应用范围,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必要能力。

二、发起交流活动,认知自身技能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所掌握的数学技能缺乏认知,在参与教学活动之后,才发现自己某项技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学生的数学技能根本无法得到提升。教师可在数学教育环节发起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在应用技能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技能短板,从而针对相关技能发起针对性的训练。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授课前教师可针对有关数学概念发起讨论活动: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大概念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将你的思考结论记录下来与同桌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起数学讨论的方式不同,对自身技能短板的认知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缺乏对应的数学经验,忽视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对于平行、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其并没有在生活中进行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自身学习能力与积累能力存在短板。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常识,其会结合字面含义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大概念进行解读:平移是有关物体或图形的平向移动移动,旋转是物体的转动,轴对称则表示有关图形的对称状态。学生给出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且其表述中存在着较多漏洞。当教师给出正确定义之后,学生会产生恍然大悟的顿悟感,并对数自身的数学表达技能进行优化。

三、教师引导探究,认知科学知识

学生认知方式的改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卓越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当教师提出某一学习理论之后,学生会将客观生活、实践经验与教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出全新的学习框架。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起探究,依靠科学的教学模式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于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图形的数学定义之后,教师可结合课后思考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发起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在利用量角器的角度进行测量之后,学生会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内角和相等都是360°。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可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如果有一个八边形要求你计算它的内角,你也要用量角器测量8次吗?并在黑板上给出五边形内角和、六边形内角和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运算规律进行探究,在对数学关系进行推导之后,学生能够得出多边形内角和=(n-2)×180的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灌输,依靠学生的独立探究所得来的数学经验更为扎实。

四、丰富学科内涵,认知数学情感

认知活动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认知,更包含学生对于数学情感的认知。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形成,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导入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将对其未来理性思维的发展与学科成就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可利用数学文化故事、数学名人故事对学生发起教育活动,依靠优秀的数学教育思想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文化,在对数学的发展历程形成一个深入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意识。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圆》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利用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图形与圆进行比对,要求学生依靠观察整理不同图形之间的形状关系。在观察之后学生会提出,正多边形的边越多,它的形状就越趋近于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割圆法与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故事:刘徽通过对正多边形的探究,依靠割圆法逐步推导出了圆的结构,在数千年前,他用正七十二变形制造了一个标准的圆,是利用正多边形推演圆的特点的第一人。依靠数学名家故事的引导,学生的数学情感不断喷涌,其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接受数学教育。

五、导入学习经验,认知学科特点

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没有意识到数学教育的科学性,连贯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全新的数学教育活动当中,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解读数学内容。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数除法》的相关学习为例,该章节主要针对分数除法的运算原则,分数除法的运算特点发起教学活动。针对除法这一概念,教师可及时导入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认知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首先针对整数除法发起运算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运算特点。在完成运算任务之后,教师可针对分数除法的运算知识发起运算教学工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导入相应的观察材料,使其在观察的过程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在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总之,以直观思维为认知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教师应做好相关教学知识的联动工作,依靠不同教学内容的相互配合,对学生的技能、思维、学习意识发起针对性的训练。数学教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依靠科学的教与快乐的学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婷.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61.

[2]梁瑞兰.遵循认知特点,强化指导方法——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J].学周刊,2016(29):172-173.

[3]高政华.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J].中国西部科技,2010,9(20):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