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董氏:扛家女掌门

/ 3

李董氏:扛家女掌门

张耀征,李邦用  ,李庆玉

平舆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平舆县东和店镇退休教师

原平舆县化肥厂退休干部

早在150多年前,在项城县新兴集(今平舆县东和店镇)前楼村,有个贤孝兼具的妇女李董氏,在丈夫早亡、自己无嗣、婆母已无生育能力的情况下,跪请公爹纳妾,从此,家族有了继承之人。此事,虽然过去了100多年,李董氏的事迹至今仍在村里流传。

大概在清道光年间,前楼村里首富李振刚,虽然吃喝不愁,但因人丁不旺,常常令他愁眉不展。就在他65岁那年,唯一的儿子身染重病,不治身亡。由于悲伤过度,他的儿媳生下一个女婴后,奶水严重不足,这个可怜的小生命,连名字也没有取,便夭亡了。

唯一的儿子不幸早亡,对李振刚来说,顿时感到日月无光,江河倒流。本来就身体欠佳的老两口,在经历丧子之痛后,便卧床不起了。几天之内,接连失去两个亲人,对李董氏的打击,不亚于五雷轰顶。但她毕竟是大家闺秀,虽然足不出户,但却很快镇定下来。在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强打精神,艰难地“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而在此时,家族里很多不怀好意的人早就对这份偌大的家业垂涎三尺了。难道就这样拱手让人吗?她真的于心不甘,可家里没有了男人,被人欺负又有啥办法?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家有男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如今没有了丈夫,她本人已经没有半点希望,虽然公公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如果打破家里不能纳妾的规矩,说不定就有希望!这虽然是个好主意,怎么向公公张口呢?婆婆这一关怎么过?

除此别无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后,这天,李董氏趁婆婆高兴,便来到她的房间。二话没说,扑通一声就给婆婆跪下,说有要事相商,若不答应,她就不起来。这一出,可把婆婆吓得不轻,忙问:“有啥大事还非跪下说。”婆婆李刘氏自从儿子去世后,已经把这个和自己一样命苦的儿媳妇当成了亲闺女,婆媳俩无话不谈。儿媳妇这一跪,她顿时感到事态的重大。于是,镇静下来,说道:“孩子,咱们婆媳一场,也是缘分,有啥事,你坐起来说,无论啥事,娘都能接受。”

李董氏拉把椅子,做到婆婆对面,声泪俱下地把自己请公公纳妾的想法说了一遍。开始,李刘氏着实吃惊不小,但仔细一想,儿媳妇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婆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痛哭一场后,说道:“娘和你一起劝你爹。”

经过婆媳俩轮番苦劝,李振刚老前辈终于无奈地点头算是默认了。紧接着,李董氏就背着族人,偷偷地为公公张罗着纳妾的对象,半年后,李振刚迎娶项城(今项城市秣陵镇)东瓦房庄高氏,两年后生下一子,取名三立,老来得子的李振刚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但为了打消族里那些要霸占他家财产的那些人的顾虑,经李董氏提议,把离家较远的90多亩地分给他们,还帮他们耕种,这样以来,换取了与族人短暂的相安无事。可就在三立长到两岁多的时候,李高氏身患重病多次救治无效身亡,享年23岁。而此时,公公婆婆都是快70岁的人了,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顾,哪有精力再来抚养年幼的三立!为了老李家后继有人,李董氏在操持全部家务的同时,又承担了抚养婆弟的重任。尽管家里请的有专门做饭的,但三立的一日三餐,还是由李董氏亲自动手,并亲自一口一口地喂下,即便偶尔回趟娘家,也要带着三立一起去。

尽管李董氏对婆弟尽全力抚养,但意外仍然时尔发生,就在三立6岁那年,却偶感风寒,高烧三天不退,李董氏三天守在身边粒米未进,直到从50里外请来的大夫,把三立的病看好后,她才勉强喝下一碗疙瘩汤后,碗筷没有放下,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家里人本以为,她可以踏踏实实睡一觉,可谁知还不到半个时辰,她就从睡梦中恍恍惚惚地呼喊着三立的名字惊醒了,看到三立已经熟睡后,她才和衣而眠;在三立7岁那年,族里那些图谋他家业的人,试通过图谋杀三立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在一次三立和五六个同伴玩耍的时候,受他们家长的蛊惑,哄骗三立到西大庙里玩,然后一起到两丈多深的海子(护村河)里洗澡,他们几个小孩轮番在河边追打三立,开始还觉得好玩,不大一会儿就感到没有气力了,他们就强行将三立的头往下按。三立平时是不出门玩儿的,等李董氏忙完手里的活儿,却不见了三立的踪影,就急忙打发家里的长短工到处去找,当在西大庙旁边看到奄奄一息的三立时,李董氏顿时瘫坐在地上,幸好三立搭在牛背上拍打多时抢救了过来,李董氏才被人搀着才踉踉跄跄地回了家。从那以后,如果没有自己可靠的人在场,无论是谁家孩子来喊,都不许三立离开家半步。

经历这次打击后,李董氏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不被人欺负,家里一定要有更多的男人,所以,她一定要三立将来多生几个儿子,为了让这一愿望早日实现,在三立13岁那年,经过多方打听后,把南张寨一个大户家的12岁的闺女接回来,待到条件成熟后,给他们完了婚,就在张氏17岁那年,李三立长子永志出生,已经快50岁的李董氏高兴得像个孩子,亲自伺候这个儿媳妇坐月子,照顾得别提多周到了。可好景不长,正当李董氏信心满满地等待着张氏为她生下三个五个“儿子”时,噩耗再次传来,年仅21岁的李张氏不治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李董氏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尽管如此,让三立为她多生“儿子”的希望仍然没有破灭,不久,她就擦干眼泪,又为李三立娶了张胡营村的胡氏,当胡氏相继为她生下庚寅、春生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后,李董氏大喜过望,继而含笑九泉。临终前,她拉着三立的手,十分吃力地说道:“看到咱家人丁兴旺,我知足了。往后你要好好守住这份家业,别逞强,要厚道,让孩子读孔孟书,做仁义事,受人滴水恩,当涌泉相报......”李三立跪在嫂子床前,噙着泪,听完她的临终嘱托,然后泣不成声地说:“您放心吧,我一定做到。”

其实,李董氏对待街坊邻居也非常好,无论谁家有难,她都出手相帮。有一年,因连续两季遭灾,不少人家断了粮,她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分给了他们,还开粥棚,让逃难的外乡人喝粥。已经在村里落户多年的毛姓、沈姓等都是靠着她的接济活了下来。对族里的人更是宽宏大度,曾多次给他们粮食、钱财、布匹等物资帮他们渡过难关。

为了铭记李董氏对这个家族的贡献,李三立十分隆重地为李董氏操办丧事,出殡那些几乎全族、全村的人都为她戴孝送行,三年后,请远近闻名的陶春台举人,为李董氏撰写碑文,李三立花重金刻碑,以永久纪念。此碑树村外官道左旁,以便族人祭拜,且供行人瞻仰时遮阳避雨。石碑乃一巨石凿成,一体三节。下节碑座方石植入地面;上节碑亭,起脊挑角,四周出厦,酷似京城四阿殿;匠人妙手凿碑体,碑面凹进五寸许。地上高九宽六厚三尺。傲立旷野平川,凛然不可近犯。

由于在此后的100多年,经历了太多的变迁,现今李董氏的墓碑已经荡然无存。她的后人,找到陶举人家,陶举人的曾孙在整理他们前辈遗物时,发现已经皱皱巴巴、且不少字无法辨认的碑文底稿,全文如下:

贤孝妇李董氏

贤孝妇李董氏者,乃河南汝宁府汝南县杨埠镇李岗乡前李楼乡绅李振刚之长媳也。年廿而孀,刚之原配刘氏年过花甲,已再孕无望,如此以往,李门将后继乏丁。李董氏携婆母跪请刚再娶,以续李门烟火,时年刚亦花甲又五,能生与否,于心无底,本亦无复娶之念,李董氏一而再恳劝,曰,娶者,有望过半;否则,望如灯灭,刚勉应之。

李董氏从此不辞劳苦,遍访适者,半年后,刚迎娶高氏,两年后生一子取名三立,李高氏23岁寿终。李董氏遂成李门擎天之柱,为人媳,为人嫂,为人母,其孝,其贤,其善,远近乡邻有口皆碑。其为李门费心劳神,瘁其心身,圩年有八而寿终。为感其恩念,李门远近诸公嘱余撰文以志,彰德扬善,流芳千古,叹余之才疏,记一漏万,实乃憾也,望诸公恕余之愚。于是乎欤!

河南汝宁府汝南县举人 陶春台 沐手恭撰

河南汝宁府汝南县李岗乡前李楼李三立 敬立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三月十八日

李董氏已经仙逝百年有余,后代子孙,谨遵她的遗训做人做事,如今,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婆弟李三立,20多岁就被族人推举为寨主,一干就是十年,期间疏浚护村河、加固寨墙、增建炮楼,把整个村子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首富,每逢灾荒年,他都拿出粮食接济穷苦村民;“长子”李永志一身正气,经常教训欺男霸女的恶棍 、酒后闹事的无赖,民国18年,由于奸人出卖,前楼被土匪攻破,在掩护村民外逃时,由于劳累过度,不幸溺水身亡;孙子李恩,由于心灵手巧且勤奋好学,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而且是百里挑一的庄稼把式,当上生产队的饲养员后,经他喂养的牛马大牲畜个个膘肥体壮;曾孙李广义自学成才,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根据相关文件,被招为国家干部后,应聘到省政府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主持编辑部工作,不仅三农杂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他本人因此获得全国农业期刊编辑最高奖金犁奖;玄孙李雁航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由于经营有方,在建材市场普遍不景气情况下,他的门店依然顾客盈门;玄孙女李艳慧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招聘到河南省骨科医院工作,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仅而立之年,就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

2022年6月22日记录于东和店镇前楼村

讲述人:李邦用,88岁,平舆县东和店镇退休教师

       李胜堂,男,90岁,平舆县东和店镇前楼村,农民

附近1:

附件3中的称呼系曾孙李广义及同辈对文中长辈的称呼

附件2:大事记(修改后)

1.1804年李振刚出生,卒于1879年,终年75岁

2.1807年李振刚原配李刘氏出生卒于1883年,终年76岁

3.李振刚长子生于1846年卒于1869年,终年23岁

4.1849年李振刚长媳李董氏出生,卒于1907年,终年58岁

5.1870年,李振刚迎娶侧室李高氏,时年66岁

6.李高氏生于1857年,卒于1880年,终年23岁

 7.1878年,李三立出生,1897年正式娶李张氏,卒于1959你,享年81岁

7.1881年李三立原配李张氏出生,卒于1902年,后续弦李胡氏。1885年李胡氏出生,卒于1946年

 8.1896年至1907年,任永和寨(前楼村)寨主

 9.1907年李董氏病故,1910年李三立为其立碑,清朝举人陶春台撰写碑文

  10.1929年前楼破寨,李永志身故,

11.李永志生于1902年,卒于1929年

  12.李永志之子李恩1930年出生,卒于2008年

   13.1931年,李三立和李西田、李金敬等人共谋除掉卖寨贼黄五父子

  14.1942年,李三立打开粮仓接济乡邻

  15.1944年初,李三立、李炳道主持正义,将杨埠镇李岗乡乡长王光青、联保主任王殿青告到信阳专署,同年清明节,王光青、王殿青雇凶杀死李炳道父子,李三立家炸弹不炸,躲过一劫。

16.1947年,共产党建立基层政权,实行土地改革,财物分给穷人

 17.1978年,政府为李恩,改划成分,为公社社员,任生产队饲养员,之前,任生产队木工,负责生产队各种家具维修

附件3:家族长辈生卒年表

1.李振刚,高祖父,生卒年不祥

  2.李刘氏,高祖母(正室)生卒年不祥

  3.李高氏,高祖母,生于1855年,卒于1878年,终年23岁

4.李文某,伯曾祖,生于1846年,卒于1869年

5.李郭氏,女,伯曾祖母,生于1849年,卒于1907年

6.李三立,男,曾祖父,生于1875年,卒于1959年

7.李张氏,女,曾祖母,生于1881年,卒于1902年终年21岁

8.李胡氏,女,曾祖母,生于1880年,卒于1946年,享年66岁

9.李永志,男,祖父,生于 1902年,卒于1929年,终年27岁

李张氏,祖母,生于1903年,卒于1976年,享年73岁

10.李永昌,男,二祖父,生年不祥,卒于1958年

11.李永生,男,三祖父,生卒年不祥

12.李恩,男,父亲,生于1930年,卒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