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

程鹏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的教育形式,以其十分大众化和产业化的特点有力地推进着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对改善高职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建立与其相匹配的教职体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动力,两者互为条件、相互推动。探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战略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两者关系

引言

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人才资源与技术进步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驱动力。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专业设置是连接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高职院校应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带动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动态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1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地位明显,其作为核心要素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队伍。对高职院校而言,教育目标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正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来源,而这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第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提供了产、学、研一体的示范基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产、学、研三者进行有效结合,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高职院校拥有科技专业人才及先进的实验设备,是技术创新、交流、转化的最合适场所。因此,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产学研的发展在不断加速,高职院校也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模式,而这更进一步加速了产学研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高职院校发展中,更要依托所在区域的产业优势,对教学方向进行不断完善调整,确保高职院校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此外,高职院校自身校办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中,以确保协调发展并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第三,高职教育能够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失业者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就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而这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意义重大。第四,高职教育能够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更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才。

2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2.1专业教学目标的动态优化调整与聚焦

以电子商务为例,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综合的交叉型专业,融合了计算机、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学等多学科知识,这种特性客观上造成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定位不清的问题,从新时期高职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看,我们需要关注关键点,从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看,对数字化技术与技能的应用是根本,尤其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类应用技术,应该作为核心能力建设。同时,在市场营销类技能培训培训上,应重点关注关注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同时,考虑到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升级,在骨干专业课程保持基本稳定情形下,应设置一些前沿性的课程,让教学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学生实际就业能力。

2.2合理布局专业设置,提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契合度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味着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使人才培养方向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布局专业设置,是提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契合度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高职院校要关注当地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合理布局专业设置,充分保障各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肩负起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使命。其次,政府要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宏观指导,对部分小众需求专业加以支持建设,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专业建设格局。最后,各院校要以“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思路实现专业错位发展,适当发展小众需求专业,加快发展大众需求专业,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专业,形成小众需求专业“你无我有”、大众需求专业“你有我优”的区域专业发展生态,避免专业趋同无特色、小众专业无人问津的不良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建设契合产业发展,提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契合度。

2.3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从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协同区域产业发展的改善路径来看,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应逐步提高高职教育专业对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才能够在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上达到DEA有效。因此,通过测量高职教育专业对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是否存在改进空间,如DEA有效,则维持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变,如DEA无效,则应提高高职教育专业对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由此构建高职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内经济与高职教育共同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区的经济实力存在着差异,而这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政府相关政策方面而言,要对经济落后区域给予大力扶持,可从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设着手,积极鼓励地区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助推进地区教育的发展建设,如合作科研、奖学金设立等。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区域高职教育时,也要向中西部地区发展靠拢,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衔接力度,确保对口衔接。

2.5着力加强新一代应用型信息技术教学

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向更深、更广、更精方向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业导向和市场需求,围绕运营、设计、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重点领域,精准聚焦各类应用型技术的教学,以实战、实操能力为出发点,以场景应用为载体,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具备基础操作基础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方向的特色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产业和企业需求;同时,学校教学研究机构还应持续开展对热点应用技术的跟踪研究,保持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度,建立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从技术能力培养层面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进程中,更要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因此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不断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因,两者之间要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以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这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威,罗嘉嘉,李玮.高水平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路径[J].经济师,2022(2):190-191+193.

[2]杜志强.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教育助力沈阳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2(3):147-149.

[3]马晓慧.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1):65-69+73.

[4]颜克伦,王灿,韩慧仙,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2(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