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林槠

重庆市城口中学校 405900

摘要:青少年所具备需要的两大素质分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两者的协同培养,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纳入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任务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和鉴赏美术作品,并进行实践操作,使得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此,本文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如何有效渗透德育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也应考虑到这种情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外,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作为重要内容。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中学生的道德标准。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美术欣赏、美术实践活动和绘画技能实践是美术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更为有效。

一、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他们之间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品位和品行的共同发展。同时,将时代的主旋律与中学美术的学习过程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体验到时代的独特魅力,使美术教育与德育共同进步。

二、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

(一)以美术教学孕育学生美好的情感

初中美术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如果艺术教学不能与作者的灵魂沟通,那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教学。初中美术以这种目的感和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因而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因此,初中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与抱负、情感与道德、尊严与人格、信仰与价值。

(二)以美术教学涵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

美术教师不仅要用大师的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实践。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美术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情感,用自己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传道解惑功能将逐渐弱化,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功能将逐渐增强,这表明情感教育将是今后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事仍停留在说教和教育层面,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要在美术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除了自身良好的情感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成为艺术课堂上的情感传感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三)以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架起学生与美术作品、艺术家之间的桥梁,自觉接受熏陶;其次,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逐步确立良好的价值取向。艺术是初中德育的最佳载体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以情感教育优化美术教学,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最佳,树立良好价值观。

三、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视角思考问题,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成功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能够毫无拘束的参与教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运用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触及德育的核心,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国家,成长为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才。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太多的压力。教师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表扬成绩好的学生,鼓励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定位、正确学习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做出了好的榜样。最终,教师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在美术评价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德育教育

美术评价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其个性。教师必须能够发现学生的艺术才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积极的因素,承认和赞扬学生,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摆脱自卑感。除了教师的评估之外,还有相互和集体的评估,在指导学生的评估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善意和容忍精神。让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学会以坦率和委婉的方式评价他人的行为,以便他们能够在成年社会中更好地与他人共处。

(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创作是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更好地了解生活之美及其所蕴含的人生真谛。不仅如此,学.生的理.解水.平、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将得.到提.高。美术创作来自于生活,生活中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创作材料,确定创作主题。作品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传递正能量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高道德修养。

(四)在美术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课外美术教学活动既是课堂美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德育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美术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并能得到深刻的启发,使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举办黑板报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或一些制作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体验。学校和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针对美术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化场所和风景名胜,适当安排写生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尽情欣赏自然的桃花、柳绿、鸟鸣和花香,心灵得到启迪拓宽了视野,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努力追求更好的东西,创造更好的生活。这种自然美的欣赏是建立在情感参与的基础上的,能够产生一定的道德和思想意义。

四、总结

中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这些文化,理解它们的精神和内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设计。这是当代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国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承担这一责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实施德育,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利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21.

[2]宋远鹏.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31.

[3]石鑫.美术学科德育功能之初探[J].文化产业,2019(14):63-64.

[4]李力.用美术的养分滋养学生的心灵——浅谈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艺术评鉴,2018(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