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与研究

薛龙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摘要:作为一门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数控编程与加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优质课程建设策略,弥补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

关键词:数控机床编程;优质课程;建设策略

前言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取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实践操作技能,对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有所了解,对数控车削加工操作技能进行掌握,了解产品的整体生产流程,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当前的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重视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建设的水平。
一、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强

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更加关注增强学生数控机床加工以及编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导致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比较低。除此之外,因为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相关理论比较强,教材内容与现有的企业运营软硬件要求并不符合,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与企业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存在脱节问题,导致专业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掌握的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在数控机机床编程和加工专业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和实习模式比较落后,实习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专业实习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之间严重不符。学生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技能水平比较低,甚至编出的程序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传统及数控机床编程操作过程中,仅仅是对几个零件进行演示,也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二)数控实训设备条件比较差

在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编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和加工能力。但是大多数学校受实训经费和实训场地条件的影响,分配到每个学生的每种机床上机时间比较少,学生的独立动手以及实际操作时机会也相对较少,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效果并不突出[1]。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本身的动手能力、实践经验不足,未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编程,忽视了加工工艺讲解,也会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策略

(一)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

数控专业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涉及的学科知识也相对较多,包含电子技术、数控编程、数控原理、计算机技术等不同知识。现阶段的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更加重视学科体系和学术理论性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在进入机床时对如何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怎样选择正确的刀具、如何满足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等都一头雾水,甚至最基本的顺时针圆弧、逆时针圆弧等都无法分清,更何况加工。在数控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必要的教材理论知识,需要对企业当前的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根据企业的加工实际对数控课程教材进行调整和优化,突出理论以及实践教学目标,删除一些过时和复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效性以及实用性[2]

例如对各种刀具的对刀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很多教材并不全面,但是对刀操作是零件加工的重要基础,不会对刀会直接影响加工。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添加相关知识。磨刀方法不同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刀具选择等在教材中也被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例开展刀具选择教学,为学生演示磨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这是开展优质的关键环节。可以将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共同培养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进行立项,根据所开设课程项目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教学,对包含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此外,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教师开展亲身示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职业素养。

(三)实施教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现场参与等不同形式开展教学。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的客观条件以及实际需求利用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教学模式创新。通过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其他实验仪器设备形成更加丰富有趣的课程实施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四)重视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教师的科研背景、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师学术水平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赋予逻辑性,加强理论教授和课堂提问,通过多媒体课件、作业练习等不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控机床变成与加工的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能锻炼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规范的操作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课程的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者就业岗位的环境,将不同的实训室朝着综合型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交流,构建合作机制,将课程搬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与企业形成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还要根据自身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建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教师下场锻炼等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将企业中的最新技术和知识引入教学。在校外实习过程中,还要严格根据校企双方制定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要求和标准开展数控编程以及产品加工观摩,重视企业技术资料收集等。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毕业生质量评价,对人才素质要求等进行交流。确保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优质课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相符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相结合,提高学生数控编程与加工的整体能力。在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联合建设,利用不同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数控产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雄.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东西南北,2021,000(001):P.1-1.

[2]王利锋,何晶昌,徐海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三峡高教研究,2020(2):4.

[3]张艺.校企合作下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内容开发的策略浅析[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20,000(001):161.

作者简介:薛龙(1988.03.12), 男,汉,江苏常州,本科,职务:普通教师,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 :机电一体化

课题项目: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指令性课题“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优质课程建设研究

——以《简单零件数控车床加工》课程为例”(项目编号: XJKT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