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1
/ 2

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于,悦

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石河小学  157199

摘要: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心理、性格、品质的直接反映,任何行为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从小培养幼儿的行为规范,对幼儿的成长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教师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必定是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与此同时,加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幼教引起更多的家庭与学校的关注,更多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始把科研重点放到了幼教上面,家园共育的幼儿教育使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让幼儿从小具备良好的品格,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的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明确指导,对幼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地点是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教育,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能够通过专业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工作的实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让幼儿全方位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对其进行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融合,还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易于接受;还要进行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这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指个体自动化的惯性行为动作,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身行为动作、处世惯性的掌控能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很明确地表述了幼儿娇嫩稚拙但可塑性极强、充满希望的特征。幼儿时期是人各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时期成的行为习惯,一般会长久地伴随一个人。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方法

(一)树立正确观念,发挥榜样力量

在德育视域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础,即德育是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源于内心的优秀道德品质是保证幼儿行为习惯培育行之有效的有力支撑,并能帮助幼儿真正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幼儿具有容易被影响、爱模仿、难辨是非的特点,以经验学习、体验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建设自身形象,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以言传身教影响幼儿,使幼儿在观察中模仿学习。教师还要观察班级内幼儿的优良行为表现,及时肯定其行为,以此在集体中树立典型,鼓励幼儿模仿同伴的良好行为。以幼儿园小班的一个现象为例,A幼儿家庭教育良好,有礼貌,见到教师会主动打招呼,与同伴交往也时常用到谢谢、你好等友善的社会交往词汇,教师可以据此设置“文明小天使”称号,定期在班级评选轮换,以荣誉鼓励其他幼儿积极模仿榜样的良好行为。

(二)环境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成长条件,如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和整洁、干净的教室等都可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环境会说话,幼儿园应该创设利于培育幼儿健康心理的物质环境,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从创设好的教育环境中随时随地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种温暖、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图示的力量,在幼儿园建筑内、班级环创中张贴有关小朋友独立吃饭、洗手或相互帮助等良好行为的照片,让这些照片潜移默化地发挥鼓励和教育的作用,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此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幼儿的行为、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因此,应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特点,为园内不同年龄幼儿创设不同的班内环境,利用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丰富幼儿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的同时自觉形成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内还可以利用引导式卡通图片进行环境装扮,在洗手池张贴勤洗手、不浪费水的图片,在楼梯旁贴上排队上下等良好行为照片等,使幼儿从自然的、规范的教育环境中随时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立足幼儿身心特点,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陶先生说认为,教育活动并不是非要在教室里进行才能使幼儿学到知识,要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课堂实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上,幼儿的良好习惯与幼儿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是一致化的内容,因此教师为了增强幼儿的适应性,应该加强对幼儿的观察,每一个幼儿在生活习惯和生理需求的开始时段和需求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如果想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首先应该从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开始,比如,有的幼儿吃饭少、饿的快,吃饭的时间可能并不规律,教师一方面应该规范其饮食习惯,同时也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尽量满足其饮食需求。有的幼儿可能天生个子小,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关注,有的幼儿可能无法控制大小便行为,为了防止幼儿尿裤子的现象发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关照,并且叮嘱家长,带好备用衣物。

(四)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整体教育效果。应该结合小班、中班和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制定类型丰富的系列化教育活动,从“衣食住行”等不同角度出发,实施针对性的行为习惯教育,帮助幼儿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行为标准,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其认知水平,让幼儿正确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家长和教师不能采用事事包办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要认识到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生活意识,这是引导幼儿快速成长的关键途径。在班规和家规建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通过商讨的方式共同制定规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最终使幼儿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五)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每学期我们会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特点,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比如,小班集体比赛项目有我会叠毛巾、穿鞋子、扣扣子等。中班集体比赛项目有剥鸡蛋、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大班集体比赛项目有叠被子、扫地、整理书包、梳辫子等。这一系列比赛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还能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坚持良好习惯。

结束语

美国心理学家赛德兹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由此可见,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幸福家庭,2020(15):18.

[2]徐雯.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7.

[3]陈辉扬.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46.

[4]杨世珍.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44.

[5]黄士香.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8(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