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措施探究

林爱琳

平潭敖东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任务群加强作业设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究,在分析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从强化课前作业设计、优化课中作业设计、整合课后作业设计三个维度总结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教学效果,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还能健全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模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从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教师还未全面重视起作业设计,未全面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仅当语文作业是巩固学生语文课堂知识学习的手段,忽略了语文作业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语文作业任务中丧失了学习兴趣[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作业设计理念,转变思维,对语文作业设计形成正确的认知,结合小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模式,以培养小学生阅文学习兴趣为立足点,根据学习任务群进行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明确语文作业设计内容与目标

与传统的作业设计布置方法不同的是,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重视以学习任务驱动教师和学生强化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进行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清晰把握学习任务和作业目标,能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作业内容,强化学生的语文认知模式。学习任务群注重任务实践,重视作业内容与学科任务的匹配,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能明确学习目标,找到语文学科学习重点,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找到学习规律,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2]

(二) 为语文作业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学习任务群帮助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也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适应,保障课堂教学实践和作业设计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相匹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作业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 增强语文作业设计的适应性

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以大量的写作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依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作业设计方法虽然能短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长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作业任务就会丧失主动性,会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模式。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重视结合新课标准以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业内容生动有趣,作业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交流型语文作业、实践型语文作业、探讨型语文作业等,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基于学习任务与小伙伴研讨、交流、实践,能促使学生更高效的完成作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作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需要积极更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从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创新作业设计模式。本文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为例,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展开详细探究。

(一)强化课前作业设计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强化课前作业设计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上课前针对课文和重点知识预习。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向全班同学布置前置性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明确课文预习的方向和作业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相关问题:1.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雄图壮志?2.旧社会的中国警察为什么不敢得罪洋人,反而欺负中国女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更有助于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在课前作业具体设计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预习课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介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人物故事。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以下相关问题:1.近代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崛起付出了哪些努力?2.帝国主义侵略者是如何蹂躏中华民族同胞的?3.中国领土上的“外国租界”是什么?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可以很细致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更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伯父所说“中华不振”的内涵,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对课文的认知[3]

(二) 优化课中作业设计

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向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再做细致讲解,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源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评定学生课文知识具体掌握情况。基于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合作创作课文剧本的作业任务,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对课文中主要内容提料,对故事情节抽取,创作符合学生角色扮演的课文剧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厘清课文中各个角色人物的关系,将人物角色关系梳理清楚后,再分配角色,如少年周恩来、周恩来伯父、魏校长等。通过引导学生依靠小组合作创编剧本,并进行角色扮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了解到课文中每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能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 整合课后作业设计

传统语文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多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基于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整合课后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布置拓展性作业,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文内容较为分散,全文是围绕“中华不振”这一主题层层展开,文中有大量片段是围绕洋人欺负中国人场景展开的,外国人在中国土地“高人一等”,中国人在自己的家园得不到尊重,这些皆因“中华不振”。教师可以根据文章这一主旨内容让学生更多查询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将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写出来。如八国联军入侵中华、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都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承受的屈辱。教师要结合这些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明白“中国人不站起来就会遭受屈辱”的事实,让处于新时代的学生更要像少年周恩来一样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实现中华民族梦想中的“少年中国”[4]。设计诸如此类的拓展性作业,不仅能强化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坚定信念,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努力学习。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有助于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灵活性,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灵活的作业形式更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向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健全学生的语文认知模式,培养他们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志平.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2(17):9-15.

[2]荣维东,杨鸿霄.“任务群写作”怎么教[J].语文建设,2022(16):16-22.

[3]朱于国.学习任务群框架下的语文知识图谱[J].语文建设,2022(15):4-10.

[4]吴欣歆.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内容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2022(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