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行功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太极行功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陈洪涛,陈静

扬州市武术协会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太极行功是武术与气功养生相结合的健身锻炼方法,属养生武术范畴,重在健身,理论基础是东方哲学和中医基础理论,要领按照太极十三式和内家拳要求,运动形式有完整套路和导引、攻防技击动作,作用与功效可以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强健筋骨、益智安神、祛病延年,开发潜能,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好方法。

关键词:太极行功 养气行气 疏筋活络 精一执中 呼吸 阴阳  健身 修德

一、太极行功及其理论基础

行功是利用特定的步法,以牵动相应肌骨、相关的经络,活力关节,舒筋活络,起到阴阳调整、养气行气、疏通气血的作用,达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一种方法。我在此所述的太极行功是养气功八套系列功法之一,是属于养气功与养生武术范畴。养气功系列是我的恩师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养生家马礼堂先生根据前人口授心传,结合他自己几十年习文练武和长期为人民大众治病、康复临床实践及经验总结,编写的一套太极养生健身修炼功法。

养气功是依据真气运行规律编制。养气功是以东方哲学、中医医学理论为指导编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中医医学有“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的理论,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体五脏是一个整体,人在宇宙中生活,人的生理变化要与大自然相适应,春夏秋冬气候变化了,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体便要适应这种变化,就不会有大碍疾患。

养气功的理论是源远流长的,养气功是建立在中医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辨证施功,达到理想效果,太极行功是有动有静,动静兼顾,内外兼修,运动量适中的功法。

二、太极行功总的要领与练法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行功是一种功法,总的要领要求是:要做到松、静、自然。松,就是全身肌肉关节都要放松,但又要作到松而不懈;静,就是心情要安静,神态要从容,排除一切杂念,一心一意练功;自然,就是不要僵硬死板,不可过于紧张用力,更不必做作。动作要正确规范,起承转合要缓慢柔和、圆活自然、均匀连贯,其幅度、路线要适度,速度、速率、节奏要恰如其分,步法要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呼吸即要强调逆腹式的深、长、细、匀,又不可过分追求。

行功的各种行步包括预备式要做到:

松静自然:将要起步时,要注意松肩坠肘,但要做到自然不憋气,目视前方四五步,以平直为宜。

有意调吸:用逆式的腹式呼吸,但要做到自然不憋气,目视前方三、五米,以平直为宜。

提肛缩肾:当,迈步时先吸气,同时收腹、提肛、缩肾,呼气时放松,气沉丹田。

配合呼吸:迈步配合呼吸,或一步一呼吸,或两步一呼吸,但都要气沉丹田。行步时则内视反听,达到神不外驰的神定心静的境地。行功除预备式外,还有8步功法。预备式的具体要求与六字决预备式相同。

三、太极行功的作法作用与功效:

   太极行功有八种步法形式:济阴步、济阳步、乾坤步、鹤形步、龙形步、虎形步、熊形步、鼍形步。总的起式是三体式,每种起于预备式或由三体势衔接。

三体式:始于立正姿势,以两脚跟为轴,半面侧转45度,一脚尖向正前方,两腿夹紧微屈成半蹲,膝足垂直,双拳侧靠胯,外拳眼朝外;吸气时,右拳上提,贴肋经心窝上钻,高与鼻齐,拳心向内;左拳贴于同侧肋旁;呼气时,左拳擦肋上钻经右拳上变掌向前劈出,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两脚间距两脚半,右拳变掌内旋下按,置于日月穴旁,气尽而事成。其势,应符合“外三合”、“内三合”。作用:使精神集中,“定若钟鼎”,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功效:养肺,下涌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无间。调血压,平心气,聚神魂。

预备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朝前;头正项竖,百会朝天,眼皮垂帘,内视小腹,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腋虚空,两臂下垂,沉肩坠肘,松腕疏指。两膝微屈,脚趾爪地,重心微移,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手重叠或置两侧。作用:调身心,功效:通周天,调阴阳,理三焦,养气血。

调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腕与肩平,翻掌划弧内合,掌心相对然后下按,连贯均匀,开合起落配合呼吸。作用:调理阴阳,疏通经络。功效:纳清吐浊,养气练精。新陈代谢。

各步作法:

(一)济阴步

起于预备式,吸气时抬左脚向前迈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同时右手随腰胯转动甩向身前经丹田伸向左肋章门穴处。左手摆向身后置于命门穴处,手心向上,吸气时重心在后,呼气时重心前移,后脚徐徐跟进。经调息,左右交替进行。要求,安、重、舒、徐,作用:牵动手足三阴,

作用与功效:主要牵动足三阴,手三阴,使经气上升,适宜脉象沉迟细软体虚面色苍白者。

(二)济阳步

起于预备式。吸气时,左脚向前迈进,脚面绷直,脚尖先着地,同时两臂自然前后摆动,右臂向前,手心向下,左臂向后,手心斜向上;呼气时迈右脚,如此两脚交替前进。

作用与功效:经络通常,中气不足阳虚者用之,如脉沉细弱,易打瞌睡,精神不振,肢冷,腰疼腿软等患者,可以次功法配合之。

(三)乾坤步

起于预备式,吸气时,左脚向前迈进。脚尖向外撇,横脚落地,身体重心前七后三,两臂尽量摆动,右手置于左肋下章门穴处,左手置于右肋后京门处,手心均朝上。

作用与功效:按摩膀胱经诸穴,全身脉气阴升阳降,加强五脏机能,气血两需,体弱多病者,如心脏病`血压低`脉缓等病以此功法配合治疗多宜。

(四)鹤行步

起于预备式。吸气时,左脚提起,大腿尽力上抬,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朝下,同时两臂由两侧上提,手心向下,手腕提至与肩同高。呼气时,左脚向前迈鹤翔步,即高抬大脚脚尖远探似迈大步,但跨距甚小,徐徐下落着地。左右交替前进。

作用与功效:使体轻盈稳重,促进经络气血通畅,培育真气,调节阴阳,通经活血,固本清源,配合治疗肺病和支气管等。

(五)龙行步

起于预备式,吸气时,两手由掌变拳,左拳回拉至肋下,右拳由胸部贴近颏部,拳心向里,向上冲拳,高与鼻齐,同时右脚提起,脚尖回勾,脚心斜向前,眼视前方。当呼气时,右脚向前蹬出,右手由上而下划一弧形按在右肋下急脉穴处,身体稍向右斜。

作用与功效:锻炼督脉之起伏屈伸,二鞒二维之升降转换,疏筋洗髓,内气鼓荡,舒筋活络,除湿化痰以及练精化气。

(六)虎行步

起于三体式,右行虎步 吸气时,左脚向前垫步,右脚跟进落于左脚内侧虚步,同时两手握拳收回至腰间。

作用与功效:“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使精神集中,动作迅猛,调理手三阴`足三阴`足三阳,同时脊背之足太阳经与督脉均获通调,气血顺畅,有固本健身之效。

(七)熊行步

起于三体式。左熊行步,吸气时,左脚跟金靠在右脚踝骨处,脚尖着地成虚步,两拳收提至脐旁,拳心向下。余下动作与右熊行步要领相同。

作用与功效:气沿带脉左右旋转,有强健脾胃,增进消化之功能,脾胃虚弱者多练为宜。

(八)鼍行步

起于三体式,左鼍行步 吸气时,右脚向前垫步,右脚跟进,呼气时,右脚前跨,左脚随势跟进,右手内旋,掌心向下向右前横伸,左掌同时向左横拉至脐左侧,左掌向下,眼看右手。左右交变反复进行。

作用与功效: 用腰胯旋转,带动全身,在行功时眼睛左右变换,除腰胯旋转带动全身,发挥大周天之效用,对眼疾的治疗有极好的效果。

四、结语

养气功系列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原理,根据内家拳动静相生、对立统一、阴阳转化、生克制化对人体生理、机体的作用,将武术与气功养生精华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健身方法,坚持正确的锻炼方法,一定会得到比较理想的健身效果,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套健身法,在全民健身事业中发挥着良好作用。本文中笔者根据老师传授,加之笔者二十多年间断续习练之体会和教学经验总结。希望能够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太极拳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 本社编1995年8月

[2]、《马礼堂养气功荟翠》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礼堂著1988年5月

[3]、《中医临床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思澍等主编 1988年9月                      

1